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垃圾管理有了规矩:互相监督 自家垃圾送到垃圾池

2014年02月07日 10:50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报记者任敏(右)在家乡采访。

    地点: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

    记者:任敏

    我的家住在湖北省宜城市郑集镇,正月里,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第一眼看到的变化,是村口马路旁添了两个长方形的水泥池。

    每个池子都是3米长、2米宽、1米多深。乡亲们说,那是专门用来堆放垃圾的。

    这条马路是镇上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马路旁边原本是灌溉渠,由于常年不通水,已渐渐闲置,村民们顺势将自家的垃圾倾倒在这里。久而久之,垃圾填平了渠,又堆起了山,沿着马路穿过村子,一个个小山似的垃圾堆格外扎眼。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马路边是村民集中乘凉的好地方。可近几年返乡时,马路边渐渐成了垃圾场,冬天都异味扑鼻,令人作呕。

    去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镇上在很多村子都修建了垃圾池。我们村的这两个垃圾池刚修完时,村委会专门聘请了一位管理员,为他配备了手推的运输车。可是,乡亲们集中处理垃圾的意识并不强,垃圾池经常空着,管理员“公车私用”,垃圾运输车不运垃圾,却运起了自家的玉米、水稻。

    这垃圾池不是白建了吗?村委会召集村民开了大会,制定了垃圾管理规矩,大致上有这么几条:大家互相监督,自家垃圾送到垃圾池,管理员定期清理,不准“公车私用”。这个规矩没有文本,也不是正式的规范,在村民们口中就叫“规矩”。垃圾管理规矩慢慢地施行开来,每天清早,就能看见乡亲们提着红、黑、黄等各色垃圾袋往垃圾池这边走。清理垃圾池的工作承包给我一位同学的父亲,他专门买了一个小型拖拉机和一个铲车,每隔两三天都会把这里的垃圾运到指定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

    小小的垃圾池,只是村民向城市化生活迈进的一小步。在我们村,过年期间,很多村民都开着自家用来做生意的小汽车、大卡车走亲戚,一半以上的村民都修建了新楼房,家里铺上了地板砖,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和空调,还拉起了宽带,日子过得格外舒适。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