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黄金年消费首破千吨 “中国大妈”贡献大

2014年02月12日 12:02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在一轮又一轮“抢金潮”的带领下,我国黄金消费持续创下新高,而“中国大妈”对于黄金消费的贡献不言而喻。中国黄金协会日前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消费量首次突破1000吨,达到1176.40吨,同比增长41.36%;去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428.163吨,同比增长6.23%,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这意味着我国很有可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第一大黄金消费国。业内专家表示,国内黄金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去年金价的下跌有直接关系。

  从2013年我国的黄金消费来看,首饰用金及金条用金增长明显,其他项目用金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首饰用金716.50吨,同比增长42.52%;金条用金375.73吨,同比增长56.57%;金币用金25.03吨,同比下降1.07%;工业用金48.74吨,同比下降0.23%;其他用金10.40吨,同比下降32.03%。

  邻居大妈与黄金的2013年

  “从去年4月份黄金开始大跌的时候,我就陆续买了一些黄金作为保值增值的物品,包括黄金首饰、工艺品以及金条,当时觉得黄金价格已经跌很多了,不趁这个时机买入的话有些后悔,所以就加入了抢黄金的行列中。”邻居张大妈向记者讲述了她与黄金在2013年的故事。

  张大妈已经退休在家好几年了,为了使自己手里的积蓄能够有所作为,她先后投资了股票、基金、国债等,但是效果甚微。在2013年4月份黄金下跌之际,张大妈对投资黄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好景不长,在黄金价格大幅下跌后,新一轮的下跌接踵而至,这让张大妈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当时黄金价格继续下跌的时候,心里的确有些不踏实,之前价格高的时候买了不少黄金饰品,结果刚买进就被套住了,加上国际金价持续下跌让我感到十分心痛,不过我也一直安慰自己,黄金必定是实物,再怎么跌也是有价值的。”张大妈继续对记者说。

  在不停震荡的金价格局下,到了2013年下半年,张大妈对抢黄金有了新的认识。“虽然黄金价格在下半年有了一定的反弹趋势,给之前低价买入黄金的消费者带来了些许喜悦,但是黄金价格的总体趋势仍然不稳定,还是应该多观察一下行情再决定是否买黄金。”张大妈说到。

  转眼间,到了2013年年末,黄金价格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下跌,与室外瑟瑟寒风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如今的黄金卖场。现阶段,各大黄金卖场依然延续了去年年底的购买热潮,每个柜台前都有消费者在挑选黄金首饰,收款员也忙得不亦乐乎,一张接一张的小票忙得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虽然此时正值购买黄金的火热阶段,但张大妈已经没有了年初参与“抢金潮”时无比激动的心情,而是十分谨慎地看待黄金价格的下跌。张大妈对记者说:“过年买黄金图的就是喜庆,虽然目前黄金价格还是很低,但是我也不想再大量购入黄金来让它保值增值了,正好家里亲戚好几个都是属马的,买一些生肖金工艺品回去送亲戚也很好呀。”

  除了像张大妈这样与黄金打了一年持久战的大妈们,目前购买黄金的人群也更加年轻化,在记者走访的几家黄金卖场中,收款台前的队伍始终保持着一定的人数,而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则占据了队伍的“半壁江山”。“黄金价格那么低,再加上过年,肯定要买一些的,老爸老妈和闺蜜每人都有。”在收款台前正等待交款的赵小姐一脸笑容地对记者说。身后的一位小伙也举着小票说:“我给老妈和女朋友买的!”。

  由此可见,黄金价格的持续下跌依然吸引着“中国大妈”、“中国姑娘”和“中国小伙”的眼球。专家表示,消费者要谨慎地去看待黄金价格的下跌,不盲目地去购买黄金,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更加谨慎地去消费和投资。

  金价跌跌不休

  “中国大妈”持续奋战

  纵观2013年的黄金市场,其主旋律就是下跌,而国内黄金市场价格更体现出与国际黄金价格的高度相关性。具体来看,从1月份到3月份,黄金市场缓慢下跌,跌幅相对不大,投资者观望心理开始加重。4月份到6月份,市场出现断崖式下挫,空头力量来势凶猛,跌幅达26%,整个二季度成为全年跌幅最大的阶段;而随着黄金价格的大幅下挫,“中国大妈”在该阶段加入了抄底的队伍,一度让市场感到震惊。

  到了7月份和8月份,市场出现了本年度唯一一波像样的反弹,黄金从低位上涨20%,投资者也开始有了购入黄金的冲动,这让“中国大妈”看到了解套的希望,但不足以掩盖市场空头的氛围。9月份开始至今,黄金市场重归熊途,截至目前,下跌幅度达13%,被套的“中国大妈”们再次陷入迷茫,市场观望氛围也更加浓重。

  对于2013年黄金价格的下跌,证金贵金属首席研究员李世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黄金2013年惨淡下挫的原因主要在于,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削弱了黄金的保值需求;美国经济数据表现靓丽,为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中东局势暂时缓和以及欧债危机的缓解弱化了贵金属的避险需求。在种种条件影响下,空头市场完全占据主动。

  不过,2013年持续下跌的黄金价格让中国成为了2013年全球黄金消费的冠军,甚至从国外进口黄金来满足国内多种需求,而“中国大妈”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即是其中一项。在中国大妈频频抢购之下,国内黄金消费量创纪录地首次突破1000吨大关。同时,中国黄金产量也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

  对于“中国大妈”的吸金能力,李世兴分析称,2013年随着国际黄金价格的大幅下挫,国内黄金价格也出现了较大跌幅。在金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黄金的价格吸引力再现。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消费者纷纷购入黄金,国内金饰产品和金条销量猛增,促使全年黄金消费破千吨。目前来看,“中国大妈”的消费潜力有所释放,但未来潜力依然巨大,国内黄金市场的消费能力也将因大妈们的存在而继续保持强劲的动力。

  金顶集团研究中心分析师张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经过2013年的下跌行情,中国大妈已经被洗礼得更加成熟,对市场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据黄金协会最新统计,2013年我国黄金产量达到428.163吨,同比增长6.23%,创出历史新高,在世界排名摘得七连冠,国内市场需求更是供不应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种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所以“中国大妈”对黄金的需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想在未来的黄金市场里,中国将继续领跑世界黄金产业,同样,“中国大妈”也会是黄金市场的佼佼者。

  今年中国黄金消费偏乐观

  或将推动金价上涨

  转眼间,黄金已经告别了2013年的“跌跌不休”。步入2014年,黄金价格依然延续了此前的震荡走势。“虽然近期黄金价格仍然处于震荡阶段,但是前期的几次微幅上涨给之前购买黄金的消费者带来了一些收益。不过,消费者在目前黄金价格不稳定的情况下仍要谨慎购买。”招商证券相关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正如上述分析师所言,目前的黄金价格依然处在一个震荡的发展阶段中,外围的些许不稳定因素将会使黄金价格出现暴涨暴跌。目前,市场上也对2014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一种是以高盛为代表的空头,其认为,黄金在2014年仍然会出现明显的下跌走势,至少还有15%的跌幅;另一种则是以欧洲几家银行为代表的多头,其中德意志银行认为,黄金将有望摆脱目前的颓势,在年底至少达到每盎司1400美元的水平。

  对此,李世兴预计,2014年中国黄金消费依然处于偏乐观的态势中,这或将成为金价上涨的推动力。2014年黄金市场的走势,从当前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和经济环境来看依旧震荡偏空,是寻底之年,但向下的空间不会太大。预期偏空主要源于对美国经济明年将继续强劲复苏的预期,美元走高有望。

  他还分析指出,除了美国经济将延续强劲的复苏预期外,欧洲经济逐步走出衰退,并可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对黄金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中国经济稳中有升,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将预示着世界经济在2014年会继续向好,因此也将对黄金价格形成压力。当然,预期金价下跌空间不大主要源于当前的下跌已对转好的经济环境有所反应,经过长时间深幅调整后,金价存在超跌反弹的预期。

  此外,张强分析指出,2013年全年,黄金价格始终处于一种下跌态势,市场在持续逼空的因素下对黄金的避险属性开始怀疑,但短期内走势并不能构成此种条件的形成,在当前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的因素下,黄金仍是赖以信任的保值产品。

  张强认为,随着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上任,黄金市场或许有新的转机,毕竟她与前任主席伯南克的财政观点有诸多相同之处,待本次的QE结束后,耶伦还有可能再次推出新的QE政策。就当前的走势来看,黄金的逼空势力明显减弱。通过近期的行情来看,在利空消息的打压下,黄金依旧保持上涨势头,说明上涨势头强劲。以此来看,2014年黄金反弹走高将成为主趋势。

  他进一步分析称,从价格方面来看,短期内黄金关键的点位为13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如果后市能够有效上破此价位,金价将在1300美元至1400美元/盎司区间运行。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