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调查显示:北京五成车主认为开车可避免雾霾(2)

2014年02月28日 09:16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这类受访者中,82.05%的车主少开车的原因是连续几天雾霾不散。“雾霾一直不散,减少排放,从我做起吧。”车主郭先生说,他本以为天气能很快转好,没想到看新闻说会持续一周,于是主动改变了出行方式。

  也有10.26%的车主表示,是看到橙色预警后减少开车的。车主袁先生是名国企职工,自本周一以来,他都是坐地铁上班,“黄色预警变成橙色,应该是雾霾更严重吧,作为城市的一分子,响应号召少开车。”

  5成车主认为开车可少接触雾霾

  还有63名受访者没有选择减少开车,占61.76%。其中,50.79%的车主认为,乘坐公共交通接触雾霾更多,开车可避免雾霾。

  今年30岁的王先生是一名国企员工,原本他多是坐地铁上班,雾霾天气后,王先生改为开车出行,“从家到地铁要走5分钟,地铁到单位还要走15分钟,上次这么去上班,觉得鼻子、嗓子都特难受。”王先生说,开车上班,他可以从家的地下车库直接到单位地库,减少了与雾霾天气的接触。

  在选择未减少开车选项的受访者中,23.81%受访者不知道少开一辆车能对减少雾霾有多大作用。“我觉得雾霾和多开、少开车的关系并不大,尤其是我们这些私家车主。”车主张先生认为,此次雾霾除了气候原因,工厂排放、公车私用所产生的污染影响更为严重。

  公益人士一周内只开了3次车

  唐祝英任职于一家公益机构,长期关注尘肺病等呼吸问题,从本月21日出现雾霾之后,她一共只开了三次车出门。

  据她介绍,她家住在石景山区,而单位在CBD的SOHO现代城,平时没有交通管制的情况下,开车出门也要一个半小时。走在长安街上,看着雾霾中一个个戴口罩的行人,“像是美国大片中世界末日的感觉”。

  “厚厚一层全是灰,居然还油腻腻的。”昨日上午临出门前,唐女士的丈夫习惯性地先擦了一下私家车,结果抹布刚擦上玻璃窗就全脏了,“如果这些油灰经过呼吸进入肺泡,肺受得了吗?”

  唐女士曾有数年在“大爱清尘”公益项目工作,见证了不少尘肺病人的生命晚期,病人们往往都是一口气上不来,被活活憋死的,因此当从新闻中知道北京雾霾将持续整整一周的时候,她就主动转换了出行方式,比如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搭乘家人的车辆一并出行。

  “从我做起减少排放”,唐女士说,如果不是很着急的情况下,她也会错峰出行以减少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时间。

  开车躲雾霾是消极逃避方式

  “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开车对PM2.5的贡献有多大。”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表示,形成雾霾的两大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大气当中颗粒物的浓度增加,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扩散不出去而造成雾霾,另一个根本原因是颗粒物的排放。

  王庚辰说,由于气象条件属于自然因素,很难控制,人类能够控制的就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今年1月2日北京市环保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北京市的大气污染来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本地排放来源,一类是外来传输来源,其中75.5%为本地排放产生的,这里面机动车污染占比最大,占22.2%。

  对于仅有10.26%的车主少开车是因为发布了橙色预警,王庚辰表示,这反映出,很多人并不了解橙色预警的意义,“从黄色预警到橙色预警,预示着雾霾在加重,预示着政府及其他各个方面在治理上要加强。”王庚辰认为,这个预警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需要加强。

  在没有少开车的车主中,50.79%的车主认为,乘坐公共交通接触雾霾更多,开车可避免雾霾。对此,王庚辰表示,“车主个体在开车的过程中受PM2.5的影响减少了,但增加了空气中的PM2.5浓度,也就是说你对重雾霾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没有对消除重雾霾做出贡献。”

  王庚辰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躲避方式,不应该提倡,从治理雾霾的角度,还是提倡市民乘坐公共交通。

  新京报记者卢漫张玉学张媛王卡拉实习生钟婧圆何永霞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