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大代表钟勤建:动员各方力量 形成环保合力

2014年03月11日 16:3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钟勤建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环保厅副厅长

  记者:美丽中国要全民共建。而当下环境形势严峻,面对雾霾袭城、水污染事件频发等问题,公民个人有哪些责任?

  钟勤建:公众的环境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对环保的立场,影响着有利于环保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只有公众自觉介入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实践中,才能有效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在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今天,我们要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就必需进一步完善公众介入环境保护的组织和保障体系,建立群众介入环保的引导激励机制,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保护环境的合力。

  但是,环境保护要真正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依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环境意识的强弱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尽管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融入“糊口”的每个细节,在现阶段却还不是每一个公民都能做到的事情。

  公众在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性”特点,公众普遍认为,政府在环保方面应负更多的责任;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的认识上,公众更倾向于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重于环境保护,认为“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环境”;公众的环境道德意识较弱,只有不足1/3的公众愿意在购物时考虑环保因素并愿意为了环保而接受较高的价格。

  如果我们想从总体上改善中国的环境状况,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消费行为、消费模式,改变我们的消费欲望。

  我们可以发展科学技术,可以发掘新的能源,可以产生新的资源,更合理和更高效地利用资源,但毕竟资源是有限的,毕竟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把一个地球变成几个地球,唯一的变数是我们自己,能不能够改变自己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心态。如果我们拒绝改变自己,那么最后只能造成这个所谓“不可逆转的灾难”。

  我们不能够走消费型社会的路,这个就是我要讲的所谓公民责任的最基本的一条。大家还会问:具体做些什么呢?也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这确实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嫌小就什么都不做,肯定没有希望。

  记者:从管理角度来说,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如何就宣传工作加强对市(州)以及县级环保部门的领导,促使形成不同地区公民环境意识的共同提升?

  钟勤建:四川近几年主要抓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开展宣教工作绩效评估,推动全省上下联动。二是开展教育培训,帮助市(州)、县(市、区)环保干部共同提升环境宣教能力。

  针对环境宣教工作缺乏抓手、缺乏联动的现状,四川于2011年创新开展了环境宣教工作绩效评估,将环境宣教工作细化量化成5个方面、19条评估内容,强化了对全省环境宣教工作的组织与指导,实现了全省上下整体联动,为全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绩效评估工作提供了经验与基础。

  2013年,四川省被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绩效评估8个试点省之一开展试行评估。为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四川省专门出台了《全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绩效评估四川实施意见》,以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环境宣教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与指导,推动全省环境宣教工作“目标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创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四川同时狠抓了环保宣教干部的教育培训,如新闻发言人培训、网络舆情培训等,通过提高环境新闻发言人、环境宣教干部同媒体打交道及回应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与水平,逐步提升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通过软、硬件同步建设,逐步提升全省环境宣教工作能力。

  记者:近年来,环境群体事件频发,对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应对提出了挑战。环保NGO是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桥梁与纽带,政府部门如何通过与NGO的合作与互动来更好地引导公众参与?

  钟勤建:近年来全国很多环境问题,因事先缺乏政府和公众的沟通,没有及时听取民间环保组织的建议,产生了很多矛盾和误解,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事到临头的沟通不能建立信任,需要长期一点一滴地相互倾听和学习。

  民间环保组织的成员是百姓中的环保精英,有专业知识,与社会有广泛联系、地位独立不受利益羁绊,具有较好公信力。政府部门应该不断挖掘NGO等社会环保力量,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发展。

  最近几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日益高涨、利益诉求也日趋多元,但是个别地方公众的参与热情被别有用心的力量所利用,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

  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如何保护好公众的参与热情,并确保这种热情最终能变成一种推动环保的“正能量”,也就是引导公众有序、理性地参与环境保护,这项工作显得特别重要,成为环保部门与公众沟通的一门重要学问。

  我们要通过狠抓与NGO的交流互动,搭建合作机制平台,环保部门进一步收集了解民意,与NGO互相学习启发,使得在关键时刻、核心问题上,NGO愿意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互信,并通过NGO挖掘社会力量建立环保同盟军,从而更好地推动公众参与。

  记者:对于如何形成全民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战线,您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钟勤建:首先,公众的有效参与,以环保信息充分、及时披露为前提。不论是环保决策、环境影响评估,还是特定的环境违法行为,执法部门都应当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充分地将环保信息向公众提供。

  其次,要完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环境保护往往涉及专业性、技术性问题,如果没有专家的知识支持,公众在参与过程中对很多关键问题会无所适从,从而导致“在场的缺席”的尴尬。

  第三,有关环境问题的重大决策应当让公众全面参与。既然任何环境问题都会影响特定或普遍公众的利益,公众必然会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主动投身到环保活动之中。有关环境问题在重大决策事前、事中和事后,都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要实行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

  第四,进一步健全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投诉处理制度。广泛依靠公众检举揭发破坏环境、贻害他人和后代的违法犯罪行为。借助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  ◆本报记者姚伊乐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