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推进环保 不要因噎废食

2014年03月31日 09:4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宣传低碳节能理念的手段有很多种,“地球一小时”只是其一。在推动环保的路上,理念的培养、共识的凝聚并非一朝一夕能造就,眼前的投入大于产出实属正常,但如果因噎废食,恐怕就要前功尽弃了

  3月29日,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地球一小时”活动如约而至。随着世界多地地标性建筑的熄灯配合,活动成功结束,但争议随之而来。争议的焦点莫过于,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所排放的碳,已经大于关灯一小时所节约的碳,相关衍生活动的费用也高于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费,其作秀成分是否多于实际意义?以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看,“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投入产出比上,目前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这却引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企业故事。

  在浙江萧山一家并不起眼的汽车配件厂,厂长当着全厂职工的面,要大家对照残次品找原因,之后将其当作废品处理而不是回炉再造,直接损失达到43万元,这相当于厂里当时大半年的利润。30多年后的今天,这家地方小厂已经成长为业务多样、纵横国际的大集团。

  在这个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例子中,曾有人心痛,也有人不满,但真金白银的损失让“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深入人心,成就了如今的企业集团。回过头来再看关于“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争议,颇有相似之处。“地球一小时”活动自2007年发起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7000余座城市自愿参与。可是,活动年年办,争议不间断,这钱究竟花得值不值?这样的活动究竟意义有多大?

  回想当年,那家小厂的残次品如果回炉再造或进行其他补救,应该也能收回成本,那厂长又为何狠心地把它们扔进废品堆呢?这貌似不是个明智之选,但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用43万元给企业职工上一堂产品质量、企业信誉课,让质量至上、信誉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这钱花得值。

  对一家企业如此,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为了实现终极目标,大多需要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博弈中有所取舍,而这又自然容易让人陷入两难境地。就好像如今引发争议的“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的确从经济层面上带来了更多消耗,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活动的广泛宣传而生根发芽的低碳节能理念将让世界受益更多。

  更何况,这一活动对低碳节能理念的宣传,在全球范围内已见成效。以一时的经济损失,去否定整个活动的意义,这种理性经济人的判断标准并不可取。因为活动的意义并非通过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本身来节约电能,而是通过具有感染性的宣传手法吸引公众关注,进而培养并增强低碳节能的理念。

  如今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和当年的地方小厂放弃残次品类似,只是手段,而非终极目的。宣传低碳节能理念的手段有很多种,“地球一小时”活动只是其一。在推动环保的路上,理念的培养、共识的凝聚并非一朝一夕能造就,眼前的投入大于产出实属正常,但如果因噎废食恐怕就要前功尽弃了。当然,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相信也会获得更高认同度。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