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河北重点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

2014年04月01日 16:2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河北省海洋生态红线》(以下简称《生态红线》)日前已划定并经省政府同意,划定自然岸线17段,总长97.20公里,占全省大陆岸线总长的20.05%;划定各类海洋生态红线区44个,总面积188097.51公顷,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26.02%。

  按照《生态红线》,到2020年,海洋生态红线区入海河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80%以上,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减少10%~15%;到2020年,海洋生态红线区内海水水质达标率不低于80%。

  据了解,海洋生态红线基期年为2012年;有效期限为2013年~2020年;根据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现状和实际需要,生态红线每3年~5年进行一次修订。

  严格保护岸线

  随着环渤海区域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海洋生态环境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在不断下降,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此次出台的《生态红线》将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作为保护重点,划定自然岸线17段,总长97.20公里,占全省大陆岸线总长的20.05%;整治修复后具有自然海岸生态功能的岸线4段,总长32.56公里,包括七里海岸段、湖林新河至新潮河岸段、南排河北岸段和大口河口岸段。

  按照《生态红线》要求,严格保护岸线的自然属性和海岸原始景观,禁止在海岸退缩线(海岸线向陆一侧500米或第一个永久性构筑物或防护林)内和潮间带构建永久性建筑、围填海、挖沙、采石等改变或影响岸线自然属性和海岸原始景观的开发建设活动;禁止新设陆源排污口,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排放;清理不合理岸线占用项目,实施岸线整治修复工程,恢复岸线的自然属性和景观。

  划定44个红线区

  《生态红线》划定各类海洋生态红线区44个,总面积188097.51公顷,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的26.02%。

  其中,海洋保护区共划定4个红线区,包括北戴河湿地公园、昌黎黄金海岸保护区、乐亭菩提岛诸岛保护区和黄骅古贝壳堤保护区。

  重要河口生态系统共划定3个红线区,包括石河河口生态系统、滦河河口生态系统和大清河河口生态系统。

  重要滨海湿地共划定两个红线区,包括滦河河口沼泽湿地和沧州歧口浅海湿地。

  此外,重要渔业海域共划定6个红线区,自然景观与

  历史文化遗迹共划定3个红线区,重要滨海旅游区共划定6个红线区,重要砂质岸线和沙源保护海域共划定重要砂质岸线16段,沙源保护海域红线区划定4个区域。

  制定管控措施

  与以往比较笼统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相比,《生态红线》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海洋生态红线区将实施严格的区域限批政策,严控开发强度,实行严格的项目准入环境标准,完善审核程序,加强生态影响和风险评估,强化区域内用海项目产业控制措施。

  “按照《生态红线》,不仅对海洋岸线的自然属性进行了严格保护,还对海洋保护区、重要河口生态系统、重要滨海湿地、重要渔业海域、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重要滨海旅游区、重要砂质岸线和沙源保护海域等七大海洋区域分别制定了管控措施。”河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解释说。

  以海洋保护区为例,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预留区是禁止开发的区域,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和进行工程建设活动,无特殊原因,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特别保护区的资源恢复区、环境整治区内实施严格的区域限批政策,严控开发强度,不得建设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的生产设施及建设项目。在生态受损区域,实施海域海岛海岸带保护与整治修复,保护与恢复海洋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水质控制指标,严格控制河流入海污染物排放,执行一类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一个是禁止进入,一个是可以开发但是严控开发力度。《生态红线》还将海洋环境划分成了不同的保护层次,不仅保护的力度会更大,而且还能有效地协调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关系。” 河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下一步,河北省将把海洋生态红线区执法监管工作纳入海洋行政执法体系,采用专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海洋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从严查处违反海洋生态红线区管控目标的开发利用活动。同时,还将邀请广大公众共同监督、检举揭发各类违反红线管控制度的行为。◆记者周迎久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