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国资委换帅四个月:央企掀反腐风暴多名高管落马(2)

2014年04月21日 10:51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央企:

  高管学习反腐讲话纪委书记集体述职

  在中央纪委和国资委掀起的反腐浪潮下,央企纷纷作出积极表态。北青报记者从中央纪委官网上看到,4月以来,中国移动、中国核建、中航、中化等多家央企都专题学习了王岐山关于加强国企反腐的讲话精神。

  例如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要求各级纪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纪委报告,党组分别与各部门、各成员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责任层层落实的机制。中石油召开了集团纪委书记述职会议,所属单位148名纪委书记进行了书面述职或现场述职。中国移动则召开了巡视工作座谈会,要加强对所属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巡视监督。

  近年来,多名国企央企高管落马。国企纪检监察机构扮演的角色受到各方关注。《廉政瞭望》称,国企内部监督力量并不少,除了纪检监察,还有审计、监事会等。但在国企,纪委的权力常取决于企业的“一把手”,除了提名权,工作经费也得由一把手签字。如遇到国企“一把手”对纪委工作不够重视,纪委就会成为弱势部门。

  国企纪委书记不能专职反腐也是普遍现象。在113家央企中,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身兼数职的情况很常见。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称,有的央企纪委书记分管了别的业务工作,存在越位、错位、不到位的现象。

  国资委党委已经明确,5月1日前,必须落实纪委书记(纪检组组长)不分管其他业务的要求,确保专司纪检监察。央企纪检监察机构要突出反腐主业,重点查办发生在兼并重组破产、产权交易、资产评估、投资决策、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腐败案件。

  背景

  央企成反腐重灾区 多名垄断企业高管落马

  十八大以来,从能源领域到通信航空业的多名国企央企高管“落马”,他们既有垄断领域企业的,也有来自市场竞争领域企业的。

  落马高管不乏“一把手”

  在落马的国企高管中,不少是企业的“一把手”。例如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蒋洁敏原来是中石油董事长;上周刚刚宣布被调查的宋林是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上个月被中央纪委宣布涉嫌违纪问题的罗争玉、张跃明分别是中版教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世界图书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

  多领域揪出“窝案”

  据新华社统计,在中央直属企业中,“老虎”“苍蝇”被拍最多的是中石油系统,其次是中国移动公司和图书出版单位。

  去年3月,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陶玉春被查。

  随后,中石油副总王永春、李华林,中石油副总裁冉新权,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中石油总地质师王道富,中石油四川石化总经理栗东生等多名中石油高管被调查、免职。

  中国移动也有多名高管被查。

  从去年以来,中移动广东公司董事长徐龙、中移动天津公司董事长权明富、中移动河北公司原总经理张连德、中移动河北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工会副主席丁占武、中移动河北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唐山移动公司总经理张磊等纷纷落马。

  垄断领域

  央企被查高管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行业“掌舵”。一年多来,石油、钢铁、煤炭、电力、通信、航空等行业均有高管落马。与此同时,各省对垄断行业腐败的查处力度也在增大。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景理,云南锡业集团原董事长雷毅等被调查。

  不仅是垄断领域的企业,中铝、中远等市场竞争领域央企也有高管涉嫌贪腐。去年11月,中铝副总李东光、中远集团副总裁徐敏杰等被爆出正在接受调查。

  观点

  纪委、监察、审计都应参与监管国企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前部长赵晓认为,应该从目前的打击国企贪腐的强力反腐开始,进一步推动整个制度环境的变革和完善。

  赵晓撰文称,国企发生腐败来自于与公权力的密切关系。国企大多由中央或地方的国资委出资设立并直接管理,这就为国企寻求权力庇护、享受“特殊”政策待遇以及控制国家金融资源等埋下了“寻租”的预期。

  此外,国企垄断性带来腐败。部分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在缺乏制度制约的情形下,寻租机会必然演变成寻租现实。

  缺乏监管是国企多发腐败的另外一个原因。以腐败多发的招标投标领域为例,国企使用公共资金进行招标采购需要依据《招标投标法》,但招投标行为并不受政府采购监管单位财政部的监督。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规范权力行使,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在谈到国企改革时提出,要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

  赵晓称,国企应实现彻底的政企分离,剥离国有企业的特权身份,使国企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引入国有企业内部,完善企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年终审计制度,实现企业监督和管理的去行政化。

  对于监管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认为可以实行动态式监督。张春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监管与被监管之间肯定一直存在博弈,贪腐永远不可能100%杜绝,但可以实行动态流程式监管,纪委、监察、审计都参与到过程中;这三个环节要三位一体、同步推进。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