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境统计准确性怎么提高?

2014年04月28日 13:5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统计工作的作用、地位日益突出。环境保护部2012年实行的“十二五”统计报表制度,完成了统计报表与环境污染普查制度的衔接,细化了水泥、造纸、电力、钢铁等行业指标,新增了农业源、机动车等统计指标,与统计、农林、公安等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相互关联,在数据报送上实现了与“十二五”减排认定数据的同步衔接,对数据填报的准确性、逻辑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做好环境统计工作、全面掌握工业企业及生活污染和治理的情况,为国民经济、政府环境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是对新形势下环境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结合笔者在基层工作中的经验,发现当前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是基本数据不准确。

  一是存在数据虚假的情况。目前,环境统计报表基本上靠企业自报,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经常虚报、瞒报、漏报。此外,由于企业统计人员的过失、过错等因素,导致报送数据虚假。这是实际工作中一种常见的问题,危害很大。

  二是报送指标背离指标原值。如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数据进行加合。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企业填报人员缺乏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有企业管理、设施计量等方面的问题。此外,有些企业的统计指标表现得含义模糊,造成指标界定存在随意性,收集整理的环境统计数据偏离了指标原意。

  三是填报数据不完整,填报单位的填报内容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搜集不全,不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如企业填报煤质硫分、灰分,有的是企业无煤质检验报告,还有的是煤质检验报告与环境统计指标内容、要求有偏差,造成漏报或不能准确填报。

  四是企业环境统计人员对工艺过程了解不够、计算错误、书写笔误,环境统计报表内容涉及面广,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导致数据的逻辑性错误。

  其次是统计力量薄弱。

  一是机构和人员配置问题。有些地方的基层环保部门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环境统计岗位和专职人员,多是兼职或借调人员,人员不固定,工作也不能很好衔接。在企业,环境统计人员的流动性更大,不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只是作为临时工作进行布置,导致报表质量较差。

  二是统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问题。以西安为例,目前西安市环境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人员少,且得不到全面的业务培训。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出错率较高。

  三是环境统计业务核查开展不起来。由于环境统计人员较少,且忙于填报数据汇总分析、环境统计系统的建立等工作,无暇也无法核实企业运行状况、了解企业具体生产工艺。同时,没有完整的可以利用的核查数据支撑资料,因此,只能在企业自报数据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比对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电话核实、经验或系数校正,造成数据基本来源及审核方面的漏洞。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保障环境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一,保障统计机构、队伍的建设。区县级环保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环境统计岗位,环境统计重点填报单位的要做到专人负责,保证人员的固定性和专业性。环境统计人员不仅应掌握环境监测和评价等知识,还要掌握统计、法律的基本知识,并能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和更新。环保部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面对各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

  第二,加大对企业环境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环保系统监测、监察、技术及管理作用,规范污染源监测频次、指标项目,加快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推广,加强污染源监控手段。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公开制度,综合各类监测、监察成果,建立重点污染源档案,尽可能采用计算机处理统计资料,减少人工参与,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做好制度、政策的保障工作。对市、区县级环保系统的环统工作,从制度执行、机构建设、人员配合、资金保障和排污核查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加大统计执法力度,重点加强环境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增加,以威慑环境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环境统计诚信体系。 ◆张甫风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