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一体化潜行 迟福林:要形成区域协调机制

2014年04月29日 09: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当保定“副中心”的消息一夜传开时,京津冀三个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3月,唐山被确定为“京津冀城市群东北部副中心城市”;随后,北京市市委书记郭金龙表态“通州是城市副中心”;4月9日,发改委宣布,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

  一时间,市场为之欢欣鼓舞——楼市躁动、概念股翻腾。而现实中,京津冀距离“一体化”还很远,更多、更深远的变革有待展开。

  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提及京津冀一体化,明确要求,“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抓紧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面对高层定调、市场热议,京津冀这块与长三角、珠三角齐名的经济圈土地将如何发展?一体化又将给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带来怎样的改变?上证报记者连续走访保定、廊坊多地,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试图探寻京津冀一体化的最新变化。

  一体化破题

  “目前发改委地区司正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国务院其他部门一起完善京津冀发展规划文本,经过一定程序后,应该会按期出台。”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不久前的表态曾令外界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关注度骤增。

  而25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将推动这一区域的发展进入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范畴。

  实际上,与上海自贸区一样,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道“大考题”。某种程度上,这两大问题就像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改革开放考题的A卷和B卷。其中,A卷——上海自贸区侧重的是向外改革开放;B卷——京津冀一体化则侧重向内开放。当然,这两大考题目前都还处在解题阶段,尚没有标准答案。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现场,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就“京津冀一体化最大的难题和障碍是什么?”回答称,“京津冀一体化最大的难题是在于京津冀的整体规划,不要人为设定一些东西,不要被利益所左右,我们要遵循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合理地界定城市的功能。”

  “京津冀一体化怎么破局,你得去问各地市长,其关键还是各地财政利益不一致。仅以环境治理为例,北京要让环境好,得靠河北省配合,但河北省做这个事,有它的难度,现在河北省要压产能就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财政怎么办,第二下岗的工人怎么办?这都要谁来买单,涉及成本谁来负担的问题。”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此前向记者如是说。

  面对这些潜在障碍,京津冀已经开始行动。4月初,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网站发布消息称,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近日主动上门与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对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工作。其中,“建立京津冀国土部门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力度,形成长期稳定的工作对接平台”的共识颇值得关注,而这也这意味着,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正在成为京津冀三地的工作常态。

  京津冀三地的博弈

  尽管区域协同发展已纳入经济战略,但是,京津冀三地资源不匹配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比如,保定地处北京之南。原本以为应从北京南站坐动车到保定,但实际却是从北京西站去保定的火车最多。一位保定本地人告诉记者,如果想去保定方便,还是要到老站较好。这种资源错配让人错愕。火车站仅仅是交通资源的一种,对于一个三线城市来说,如此“分配不均”,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小障碍。但障碍又何止这一个。

  作为中国高铁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京津高铁是第一条高铁,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夕,此条高铁开通让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距离缩短至半小时,其快捷和方便令人眼前一亮。然而,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令中国楼市价格一度出现30%甚至50%的下滑,高铁的速度,对于缩短北京与天津楼市差距也显得微不足道,由此“天津买房,在北京工作”的设想,也仅仅是一种设想。据记者从身边了解,真正这样操作的人,少之又少。

  “北京一家独大,周边经济弱化,实际上是北京虹吸效应的一种体现,正所谓‘灯下黑’。”原戴德梁行中国区董事,现为睿意德执行董事的张家鹏说。另一位业内专家则表示,“北京行政资源的垄断,以及北京市场环境管理等的优质高效,双重作用,使得对各种产业的投资吸引力更大。”

  对于这个问题,记者曾在北京公主坟实地调研时随机问到几位农民工,为什么来北京打工而不在离家更近的省会或三线城市打工?他们的回答惊人的相似,即“除工资水平高一些之外,在北京管理更正规,不打白条不欠钱,该给的工资定时发。”而在地方上,靠关系和管理不合理等等。

  这是摆在中国城镇化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当然,也是摆在京津冀一体化面前的大问题。即如何使行政、医疗、学校资源……的扁平化均等化,解决了“人愿意往外走”的问题,京津冀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京津冀楼市躁动样本

  保定,上涨

  房价上涨很快:不过十几天,保定的房价从5000元/平方米蹿到7000元/平方米。据说,北京、山东、山西等地炒客已早早前来扫货。形势逼人——保定当地一些居民慌了,赶快交钱定房。开发商却拿不准行情,索性捂盘不售,只蓄客登记,但心里仍是没底。保定东站的一位公交车司机说,“全是外地炒房客,害了保定人,估计长不了。”炒作不可怕,但只有炒客的市场,却很可怕。这样的市场能持续多久?是个问号。

  日前,当记者上午辗转来到保定东站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冲击力——炒客人不多,没有看房班车,更可怕的是有大片土地有待开发。

  “又是来看房的?你来晚了。”公交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全是外地炒房客,害了保定人,估计长不了。包括北京、山东、山西、甚至于东北等地的炒客已经早早过来扫货。”

  “保定最好的一个楼盘——未来城,房价一天三个价,当天开门一个价,中午一个价,晚上关门前又一个价,从五千多涨到七千多了。现在开发商都不卖了,估计是想等等看,清明节后再涨价吧。”张师傅说。

  张师傅的话,信息量很大,而接下来记者跑了保定的多个楼盘,也印证了此言不虚。

  “现在价格在7000元左右/平方米,但是还没开盘。”记者在距离保定东站5、6公里找到第一个楼盘虹基东湖天地时已中午,这是一家唐山开发商的项目。其销售员对来访的客户并不热情,如果你不主动询问,没人理你。

  而就在4月14日,记者再次打电话给该楼盘询问,仍然没有开盘,没有定价。“因为五证不全,所以开盘要再等等。”该楼盘销售员向记者透露,保定市有关管理部门已经要求,没有销售预订证不能再销售,防止炒作。

  实际上,很多当地人已经“买”了该楼盘的房子。一位张姓男子买了两套,并在售楼处附近兜售其中一套,希望有人已更高的价格接手。

  廊坊,隐动

  与保定的异动不同,廊坊楼市在京津冀一体化概念下并没有疯狂,但也暗涌隐动。

  从北京南三环驱车约40多分钟,记者就来到廊坊孔雀城项目现场。一路上,可以明显看到有许多北京车牌车辆来该项目“扫盘”。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号称廊坊最优项目之一,其洋房房价已达8000元/平方米至10000/平方米,但其整体品质与北京项目相比,有相当差距。

  “这里无山无水无产业,最大优势是离北京比较近。”一位前来看房的北京人孙先生和记者聊天说,他就是看中这点才来廊坊看房的。

  记者注意到,廊坊本身楼盘也较多,有首开、有K2、旭辉等等。一位开发商朋友向记者表示,廊坊楼市短期等着降价不确定,但等着各个开发商之间的“血拼”确实有可能,而且“现在已经拼得很厉害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津冀一体化概念和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等产业外迁的“鼓噪”之下,廊坊所属永清县的楼市也在躁动。

  记者调研中了解,已经有一部分投资人先期进驻永清县扫货,而目前该县的最好项目——公园一号的单价也上涨了800元/平方米,目前至近7500元/平方米。而且,据记者从中介了解,由于看涨房价,该县的二手房十分冷清。

  “北京周边楼市的‘退出机制’不好,所以必须做好长线投资的准备。”一位原来有意在永清县买房的陈先生向记者表示,永清县楼市同样存在流动性差的问题,虽然新房报价每平方米7000多元,但二手房市场有时候低一两千元,也没人接盘,这让他顾虑重重。

  [page title= subtitle=]

  迟福林:要形成区域协调机制

  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改革步骤与条件等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记者:您如何看京津冀一体化?

  迟福林: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大话题,是未来整个国家战略中的一个重大的区域发展,在国家整个一体化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大的角色。加上现实的类似雾霾等问题,迫使这个地区必须综合整治,才能够实现区域发展。这个地区的一体化,无论从多层次,多方面,都构成了国家一体化的重中之重。

  记者:京津冀一体化似乎既是经济改革问题,也是政治改革问题。您认为两者孰先孰后?

  迟福林:经济社会生活走到今天,两者已相互融合了。经济改革里,包含着某些政治改革,比如下放权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我想这既是经济改革又是行政改革,也包括务实推进政治改革。今天来看,它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是现实需要、务实推进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国内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在加快,不能从地方看地方,必须把地方和全局结合起来。改革,首先要有利于全局,其次有利于拉动地方,实现地方发展的多样性,走出一些不同的路径。

  但总体上,是在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推进地方发展。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思路问题,就地方谈地方。我认为现在大背景变化了,这是不行的。所以,无论是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还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改革,都要做到两条:第一,不能就地区谈地区,地区改革要有利于中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第二,不能就政策谈政策,必须重点放在制度安排上。

  记者:那么,京津冀如何打破一亩三分地?

  迟福林: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年这一步,整个经济需要全国统筹来推进一体化,在这个前提下重视大区域的发展,然后重视各个区域不同的路径依赖。

  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一条就是要打破区域对市场的分割。可以说,行政主导的增长方式,必然形成行政的市场分割。所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一个最重要的要求是使市场能在各区域中自由流动。强调大区域发展,就是让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各个不同地区,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形成一种协同发展。

  记者:但一个现实问题是,各地缺少一个共同的、平等的商讨平台,这怎么解决?

  迟福林:所以,区域发展未来需要大的区域发展规划,要大家联合起来做。在此前提下,有序发挥各自作用。当然,首先国家要协调;第二,要形成区域协调机制,因为区域如果没有一个大盘子的规划,仍可能顾东丢西。(于祥明)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