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钢贸危机后的闽东钢贸商:苦守?回乡谋生?

2014年05月25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福建宁德5月25日电 题:钢贸危机后的闽东钢贸商:苦守?回乡谋生?

  作者 吕巧琴 叶茂

  在福建宁德市周宁县城里,有一家名为“老北京卤肉卷”的小店,总是有不少人排队等候,店主忙得不亦乐乎。该店主是钢贸危机后回乡谋生的闽东钢贸商中的一员。

  “2010年去上海帮别人做,企业倒闭后,2012年我就回来了,暂时不想出去了。”不愿透露姓名的店主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做的虽然是小生意,但至少不欠债,能解决温饱问题。

  闽东周宁人曾经以“一带一,一帮一”的方式,缔造了一个“钢贸王国”,一度占有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钢贸现货市场70%以上的份额。而今,他们却深陷于巨亏和资金链断裂的“钢贸危机”泥潭。

  “造成钢贸行业金融风险的主要有经营环境的恶化、钢贸市场急剧膨胀、骤然收贷加剧资金流动严重不足、担保公司盲目担保、企业盲目投资和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等六个主要诱因。”有专业人士如是分析。

  近三年过去了,闽东钢贸商都去哪儿了?是苦苦支撑,还是另觅出路?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在沪所有闽东籍钢贸企业仍欠银行5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而当年3月份时是590多亿元。从当初的2000余亿元,到后来的500多亿元,闽东钢贸商的银行债务已经“缩水”四分之三。

  鼎盛时期,周宁有7万人在外从事钢贸行业。钢贸危机爆发至今,大多数人仍然在外或处理债务、或苦守、或寻求新的出路,也有2万人(含小老板和务工人员)放弃了钢贸,回乡谋生。

  记者在周宁县城走访了解到,回乡人员多从事摆地摊、小餐饮等小生意,投资在1-2万元之间。他们把外面众多的风味小吃带回周宁,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除了回乡打工、从事小生意的人群外,返乡人员投资特色农业项目开发也成为周宁民企项目对接和回归投资的一个热点,涉及高山生态茶叶、金银花、油茶等特色农业,以及獭兔、娃娃鱼等特色养殖。

  “以前,人人都想一夜暴富,都是在把本地的资金投资到上海钢贸行业。”长期关注钢贸行业的周宁县法院审监庭庭长陈高顺称,这些人现在把手头所剩无几的资金带回周宁,做长期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当地官员表示,回乡企业家在市场、信息、理念、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政府也在帮扶他们主动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在用地政策及银行方面给予扶持。(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