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市场”治水探新路

2014年05月26日 09:58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如今,不少东莞市民在闲暇之余都乐于到华阳湖湿地公园长达16公里的水上生态绿道转转。这里河中水草丰美,两岸白鹭榕荫,深受人们喜爱。可谁能想象,就在前几年,沿河两岸还分布着数百个禽畜养殖和电镀漂染企业,河水发黑、发臭,周围大片土地被弃耕抛荒。

  受“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影响,珠三角水乡地区的水环境持续退化。这一情况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去年10月,广东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获批。这是广东首个以水乡特色为发展主题的省级战略,被视为在水生态修复领域先行先试的政策。那么,东莞水乡能尽快改善水生态退化状况,为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的水生态文明探一条路吗?

  事实证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东莞水务投资集团张立峰告诉记者,探索水环境治理机制的关键在于资金。水乡的生态修复需要大量资金,如何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水环境整治,正是东莞水乡探索的核心议题。

  挂影洲围中心涌是东莞水乡的一个水环境综合整治试点,东莞市水务投资集团正在这里建设一座日处理10万吨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预计明年5月通水。与以往的运作模式不同,不仅仅是污水处理厂,连配套截污管网这一原本由政府建设的工程,也一起“打包”给了水务投资集团。

  “这是一种比较创新的模式。”张立峰介绍,将污水处理厂推向市场比较容易,因为它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但管网建设是公益性项目,完全不产生收益,很难市场化。水乡采取的新模式是,把公益性项目合并到可经营项目中,将管网和厂“打包”交给企业去建,未来运营中,在污水处理价格里对企业进行补贴,比如处理1吨污水的单价,由8毛钱提高到1.2元。这样,政府解决了前期投入资金的不足,企业则增加了盈利。

  “公共项目一旦实现市场化运作后,资金来源渠道是非常广泛的。”张立峰告诉记者,2006年至2009年,东莞全市新建污水处理厂35家,全部采用BOT模式引入民营资本,总投资超过30亿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没拿一分钱,3年内将全市的污水处理率从原来的30%提升至70%,对改善东莞整体水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环保项目要真正走向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关键问题。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介绍,东莞水乡将着力健全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如创新“绿色水乡”节能减排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一步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并探索推行排污权交易,引导水乡向低碳、环保、绿色转变。

  过去治水,村与村、镇与镇都是各自为政,难以协调,涉及两镇交界处,甚至人为地阻断水体,造成水流不畅,治污困难。今年2月,东莞开始在水乡经济区先行先试实施“河长制”,针对的是水环境治理中的最大难题——跨区域污染治理。

  所谓“河长制”,就是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由水乡各镇、各村的主要领导担任“河长”,担当辖区河段治水的第一责任人。东莞制订了“河长制”考核评估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监督考核与奖惩机制。一旦治水不力,“河长”将面临严厉的处罚。

  根据东莞水乡水生态修复的相关规划,未来东莞水乡将致力于打破行政界限,创新镇际、城际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在镇际联防联控方面,该市拟将水源地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区划为重点控制区,严格保护水生态,并建立镇际重大项目环境影响会商制度;在流域协同治理方面,加强与广州、惠州、河源等城市的环境治理协作,协同整治流域内重污染企业,实现环境监测一体化,并健全跨行政区域污染事故应急协调处理制度,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重大环境问题。

  得益于对水乡的水生态修复,东莞市华阳湖湿地公园所在的华阳村土地租金已增长8倍,每年为这个贫困村增加500万元收入,保护水生态,当地村民开始尝到甜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