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俄天然气大单背后:谁在让步

2014年05月26日 10:48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5月21日,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在上海成为一个“确切消息”。十年往复的“马拉松谈判”走出了“快达成协议”的模糊地段。“上海展览中心”以前的名称是“中苏友好大厦”,今年再次见证了中俄合作。几年之后,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普通消费者,都能使用来自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

  5月21日,官方通报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共同见证下,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与俄罗斯联邦能矿部部长诺瓦克代表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下称“《备忘录》”)。同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下称“俄气”)总裁阿莱克斯·米勒共同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下称“《购销合同》”)。

  据《购销合同》,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时长30年。

  对此,有外媒解读称,《备忘录》和《购销合同》的签署是“里程碑式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也是“中俄关系变得更紧密的试金石”。

  5月21日晚,针对中俄天然气签署合同的消息,《国际金融报》记者查阅了中石油和俄气在官网发布的信息:中俄天然气大单的签署,确已被这两家公司放在了网站最显眼的位置。

  其中,中石油提供的细节显示:“合同约定,主供气源地为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俄气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俄气官网透露,双方的互惠合同包括与石油价格挂钩的天然气定价公示及“Take-or-pay Clause”条款。前者一直是中俄两国在天然气谈判中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后者直译即“支出或支付条款”,区别于“Take-or-pay Contract(必付合约)”和“Take-or-pay Agreement(无条件支付协议)”。

  然而,遍览中俄两国政府发布的信息、中石油和俄气的官方新闻稿,都未出现中国媒体传说的“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合同”这则信息,以及具体的天然气合约价格。

  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5月20日和5月21日致电中石油多位人士,但截至发稿,始终没有得到有关具体价格的实质性信息。中俄天然气谈判的一位专家小组成员以“出差,不太方便”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价格问题,也许真的太敏感了。”多位能源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但根据‘支出或支付条款’的表述,中俄天然气的具体价格有可能采取弹性机制。同时,从战略角度考虑,中俄签署天然气超级大单是双赢选择——中国可以保证天然气的供应来源,俄罗斯能使出口多元化。”

  谈判告成

  事实上,与俄罗斯“做生意”始终很难。在中俄最初进行天然气谈判的同时期,中亚、中缅的初步合作和谈判同样在进行。

  截至今年年初,中亚天然气已通过新疆霍尔果斯等口岸,成功连通到了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缅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虽然遭遇了一定的政治阻挠和战争风险(克钦族独立军与缅甸政府武装冲突),但顺利通过云南,入境中国。“与俄罗斯,一直说在谈,始终没有确切消息。”一位能源专家对记者说。

  关于中俄天然气谈判,业界近10年听到了无数次“快达成协议”的消息。2006年,时任俄气旗下天然气出口公司开发部经理比留林就夸下了“关于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政府间协议,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协商完毕”的海口;紧接着,从2011年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所说的“谈判接近终点”,到2012年俄气“协议即将达成”,再到2013年和2014年两次“年底前达成协议”的表态,都曾让业内人士一度兴奋。

  直到5月21日,市场最终迎来了中俄天然气谈判最确切的消息。但回看5月19日和5月20日的表态,俄罗斯人显示更多的还是“低调”和“不确定”。

  5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在上海称,普京的访问“还未结束”,中俄天然气谈判“仍在继续”。“谈判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价格问题上,仍有工作要做。但随时可能签署协议。”佩斯科夫强调。

  稍早前,普京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也只是提到了两方面:首先,双方正在实施通过“斯科沃罗季诺-漠河”管道向中国提供原油的大项目,该项目价值超过600亿美元;其次,两国关于向中国出口俄罗斯天然气的协议“基本准备就绪”。

  “亮点之一肯定在原油管道,在巩固中俄关系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原油来源,相对分散了单一依靠中东石油来源地的风险。”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说。

  根据中俄两国去年达成的框架协议,2015年起,该管道的输油能力将达到每年2000万吨,2018年至2037年,将提高至每年3000万吨。

  5月20日,业界可能没料到,更大的“亮点”却是在后面一天。5月21日,中石油和俄气的英文新闻稿同时提到,在习近平和普京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署了《购销合同》。这份合同最重要的内容是: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时长30年。

  如果以199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这个时间点算起,到5月21日《购销合同》的签署,中俄天然气谈判已过去了20年时间。

  谜面待解

  查看全部官方的通报和中石油及俄气的新闻稿,中俄两国在细节上非常低调:隐去了合同的总价值及业界关心的天然气的具体协议价格。这似乎成为了中俄合同最大的两个“谜面”。

  首先,针对总价值,能看到的信息源头多来自俄罗斯媒体。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米勒的话表示,中俄双方签署的是一份总价值为4000亿美元的合同,这被绝大多数中国媒体所引用。

  但5月20日,《今日俄罗斯》等媒体采用的数据是4560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高达2.81万亿元。进行比对,这相当于俄罗斯2013年GDP总量的15%多。

  对此,俄气的英文新闻稿仅表示,“这是公司最大的一份合同,且从未与其他任何公司签署过这样的合同。”

  其次,另一个“谜面”——中俄天然气合同的价格,以30年为期、每年380亿立方米的量及4000亿美元计算,中国媒体测算的价格是2.19元/立方米,俄罗斯媒体的计量单位则为350美元/立方千米,且是“这是俄气目前给出口客户的最低价”。

  稍早前,英国《金融时报》对外透露的数据是“俄罗斯天然气或以大约13美元/百万英热(计量单位)的价格进入中国华东市场”。

  “我知道今天中俄天然气签订了合同,但具体的信息我不便评论。后续还请看官方通报。”针对具体的价格猜测,经过多番沟通,中俄天然气谈判一位专家小组成员5月21日晚婉拒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

  5月21日下午,俄气以“商业秘密”回应了媒体的猜测和质疑,中石油等公司也始终没有对外透露任何细节。

  “很难计算。就按4000亿美元的说法,如果加上前期的投资、后期的维护、汇率等诸多因素,现在很难计算出具体的价格。”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但可以确认,俄罗斯将通过这份大单,巩固自己的能源收益和外汇来源,中国也能满足国内20%以上的天然气需求。”

  林伯强说,“我能大致换算的数据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具体天然气协议价格,可能低于俄罗斯输送前往欧洲的天然气价格,但高于中亚天然气管道价格。”

  大宗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的分析师马季此前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以目前中亚进口到中国的管道天然气情况看,“过境到新疆霍尔果斯关口的价格是1.5元/立方米,中间门站天然气价格为2元/立方米,到下游终端的天然气价格可能更高些,但也远不会超过3元/立方米”。

  事实上,价格猜测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如普氏能源资讯分析师James Leech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根据观察,定价是长时间横亘在中俄天然气谈判中的最主要障碍”。

  谁在让步

  目前,惟一确定的信息来自俄气官网,挂钩石油价格的天然气计价方式。《国际金融报》记者此前从业内了解到,这实际上并不被中国所接受。

  “就趋势看,石油价格总体将处于上涨区间。以此来看,是中国对俄罗斯进行了一定的让步。”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但不能忘了,4000亿美元合同尚不能确定是确切数字,且俄气也提及了合同附加‘支出或支付条款’。从这个角度看,双方还有进一步谈判的余地和空间。”

  那么,到底谁在谈判中进行了让步,并最终达成了天然气价格协议?截至发稿前,记者又一次致电中石油人士,但还是未得到实质性回复。

  结合外媒的消息看,谈判合同达成前,俄气一度要求中国支付预付款——俄罗斯目前对乌克兰的要求就是提前支付,但有消息称,在随后的谈判中,俄方进行了让步。

  “如果俄方进行了让步,主要原因还是俄罗斯的供气太过单一。”崔新生说。

  如分析所言,一方面,乌克兰危机使俄罗斯今年与西方关系日趋紧张,这让俄罗斯不得不寻求气源出口多元化(目前70%以上出口欧洲)——5月16日,佩斯科夫在莫斯科承认,俄乌纷争及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俄天然气谈判历程”;另一方面,中国开始向缅甸和中亚等国进口天然气,与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液化天然气协议同样在手,让中国“没有谈判压力”。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称,在政治层面,俄罗斯迫切要与中国达成协议,“因为需要向欧盟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表明,俄罗斯朝着经济上有利可图的方向迈出了一步,找到了一个天然气新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北京行业消息人士”的话称,“鉴于俄气的处境较为不利,中方在讨价还价时更加强硬。”

  “对俄罗斯而言,这是其天然气行业的历史性事件。就专业层面而言,双方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的中国朋友很难缠,是很强的谈判对手。”上述消息人士说称,“通过双方的让步,我们达成了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令人满意的合同条款。”

  不过,美国IHS能源咨询公司分析师周希舟坚持认为,天然气价格“似乎更接近俄罗斯的希望”。他说,双方虽然放弃了先付款的要求,但价格较高的报价“反映了中国为了购买更清洁的燃料愿意多花钱”。

  “不管谁作出了让步,中俄最后达成协议,都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最好选择。”崔新生说,“中国要能源转型,加大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又得保障能源来源的安全,那么俄罗斯暂时是最可靠的伙伴。30年合约,也能让大家都吃下‘定心丸’,解决了后顾之忧的中国,其他很多国际政治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俄罗斯也要寻求与中国的合作,抛开经济层面的考量,俄罗斯至少现在需要在与西方国家的纠纷中,把握中国这个‘抓手’,尽量对冲美国的影响力。”

  5月21日,美联社直言,对于外交上被孤立的普京来说,不管是在财政上还是外交上,中俄签署大单“都是一个鼓舞”。

  广度合作

  在中石油看来,中俄天然气合作“将加快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实现出口多元化”。官方信息称,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目标市场主要是中国东北、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并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但与此同时,一则有意思的信息是,在中俄高调进行能源合作的同时,欧盟又一次对普京发出了公开信。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给普京的一封信中说,对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一定不能中断。对此,《华尔街日报》的表述是,“这表明,欧洲对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围绕天然气价格的僵局越来越感到担忧”。

  对此,一位券商人士5月21日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署暂时还不会对欧盟造成太大影响。一方面,合同的开始年限是2018年,就现状看,俄罗斯仍将会视欧盟为最主要的客户;另一方面,欧盟短期确实也不能失去俄罗斯这个供气来源地。“因此,双方最后还是会和解。”他说。

  林伯强认为,中俄签订大单的最大好处是,给市场产生一个比较好的信号:连“最难啃”的中俄天然气谈判都解决了,更何况其他在能源、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

  事实上,就普京本次访华期间,双方就进行了不少合作。

  俄罗斯矿业、金属和能源企业En+集团通过中国的团队5月20日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确认,2013年3月,En+、神华集团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同意合作开发俄罗斯的煤炭、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去年12月,En+集团子公司Vostsbiugol与中国神华集团各出资50%成立的合资企业Razrez Ugol LLC成功购入许可,于靠近中俄边境的外贝加尔地区勘探和发展Zashulanskoye煤矿床公司,出价高达2.5亿俄罗斯卢布。

  “该合资企业预计将于未来两年内完成勘探并经主管机关批准以确定储量估算,还将准备所需设计文件。En+和神华预计的投资将超过10亿美元。”En+集团总裁Maxim Sokov坦言,与中国公司在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勘探及开发矿产资源是“En+集团的策略重点”,通过与神华的合资项目,“也能促进加强中俄策略合作伙伴关系”。

  俄罗斯专家卡申则认为,相比天然气合作,《中俄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到“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及在开展和平利用核能、民用航空、航天基础技术研究、空间对地观测、卫星导航、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领域新的突破性合作“更加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还有,俄罗斯第二大银行VTB银行在英文官网确认,5月20日其与中国银行签署了在一系列领域开展伙伴关系协议,将在包括卢布与人民币之间的结算、投资银行、银行间借贷、贸易金融、资本市场交易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