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小农场的“生态生意经”

2014年05月30日 10:59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新华社记者 薛 颖

  今日视点

  “艾米的农场”周一至周六可以随便进出,没人看管;菜园里时不时有某种蔬菜可以随便采摘,不要钱;地里的农活儿谁愿意干就可以随便干——这个农场听上去很“奇怪”,但是当你身在其中,却会发现它的自然与亲切。

  “艾米的农场”位于距洛杉矶60多公里的安大略市郊区。

  3头牛、4匹马、20多只羊、100多只鸡和鹅等家禽,“艾米的农场”规模不大,占地也只有54.6亩。主要员工只有三名:30多岁的艾米和她的父亲兰迪,以及兼职帮忙的朋友海蒂。

  “我们不缺人手,”63岁的兰迪笑着对记者说,“我们有100多个志愿者,有的人开车80多公里来做志愿者。”农场的墙上挂着一块白板,上面写着志愿者来了可以在3亩菜地里干哪些活儿,提醒他们别忘了戴手套和帽子,夏天干活时多喝水,临走别忘了摘点菜走。

  不论是参观的、摘菜的,还是干活的,人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兰迪说,他们“敞开大门”的做法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一个周六的下午,记者在农场里看到好几拨游客。他们多数是奔着这周可以免费摘的一种大甘蓝来的,顺便在农场里看看牛、喂喂羊。农场还为摘菜的游客提供免费的塑料袋。

  兰迪一点也不担心这种在超市卖2美元左右一磅(约合0.45千克)的大甘蓝被哄抢,或者有人偷摘其他菜。农场的自助商店也没人看管,只有价签告诉人们每一种菜多少钱,买菜的人们自觉把钱放在一个盒子里。兰迪说,这几个周末因为来采摘大甘蓝的人很多,他们的自助商店里卖的其他菜、蛋、奶的收入翻了一倍。

  这一切听上去太理想化了,但是在美国西部的这个平静的郊区小农场,这却是现实。

  兰迪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畜牧学,毕业后在家族农场养牛。1997年,家族农场破产,他家一下陷入困境。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靠借贷租下现在这个农场。朋友海蒂曾是中学老师,她帮兰迪一家建立可为中小学生提供参观服务的机构,对大规模参观团收取少量参观费,这才助兰迪一家度过了最初的困境。接触自然,接触家禽和牛羊等动物深受孩子们喜爱,参观项目因此很受欢迎,到目前为止,农场已经接待了近30万中小学生。

  开始种菜以后,农场进入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牲畜粪便作为肥料还田,土壤越来越肥沃,蔬菜长势喜人。现在农场农产品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接待中小学生参观的收入,兰迪家的债快要还完了,他们计划将来把农场买下来。

  在以大规模工业化农业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像“艾米的农场”这样的小规模、精耕细作、多样化经营的农场才是未来农业的理想模式。

  这样的农场基本使用人力,以节约能源;采用精细滴灌系统,以节约水资源;从来不使化肥和农药,以避免破坏土壤里的微生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渗透到农场经营的方方面面,而且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