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缺水山东开源有道:拓宽再生水回用途径

2014年05月30日 11:39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图为整治后的济南市洪山溪河道景观。 董若义摄

  编者按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通报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在对各省和36个大中城市一季度城镇污水处理工作情况的考核和排序中,山东省位列省级第二名,济南市位列36个大中城市第一名。

  成绩的背后,是科学的策略、巨大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多年来,山东省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250座,总日处理能力1150万吨,这就意味着全省每天将产出上千万方处理后的中水。对于缺水的山东来讲,这是一笔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一泓清水、两岸秀色,栈桥蜿蜒、小径清幽,不时冲起的喷泉洒落阵阵雨雾,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七彩飞虹。记者日前来到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洪山溪整治工程现场,看到许多市民漫步其间,孩童嬉戏笑声入耳,好一派“人水相亲、情景相融”的生态美景。

  据了解,洪山溪是一条自然河道,汛期行洪,旱季时常干涸。而眼下汛期未到,潺潺清水不知从何而来?“如果我们不说,老百姓怎么也想不到,溪里的水很大一部分是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在洪山溪畔,济南市环保局副局长秦立华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今年初,溪畔的洪山中水站投入运行,日可处理周边小区生活污水及配套公共建筑产生的污水1万立方米,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和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河道类标准。目前,中水站每天近万方中水回用于洪山溪,让一度因缺水而容颜老去的小河沟焕发生机。洪山中水站的中水循环利用,是济南市乃至山东省决心把中水用好用足的一个缩影。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22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水资源短缺已渐渐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山东省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积极拓宽再生水回用途径,构建企业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努力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水平。截至去年底,仅省辖淮河、海河流域建成的城市再生水利用工程就达81个,年可回用再生水7.9亿吨。

  □政策支持用好中水

  每年确定中水回用指标

  “再不能把污水当作负担看待,而应该当作资源来对待。”在今年初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潍坊团马东宁等10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制定《山东省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条例》的议案”,指出“大家首先要改变对污水的看法,污水是个宝。应该尽快立法,鼓励或用强制措施在全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议案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和支持。

  事实上,念好“用”字经,正是山东省“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技术策略中的重要一环,而全面抓好水资源循环利用,已经成为山东省各级环保部门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不断完善中水回用体系建设。《山东省关于加强污水处理回用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市、县(市、区)要将污水处理再生水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组织编制污水处理回用规划,根据水资源紧缺程度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确定不同水平年污水处理回用指标,力争到2015年,全省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到2020年达到30%以上。

  《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规定,规划建筑面积和日均用水量超过规定规模的新建宾馆、饭店、住宅小区、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办公设施和其他建设项目,必须建设中水设施,已建成的中水设施和其他节水设施应当保持正常运转。对使用中水或者其他再生水的,减收污水处理费。《山东省城乡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3~2015年)》要求,设市城市和县城要规划建设再生利用项目101个,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166.9万立方米/日。

  与省级政策注重宏观引导不同,山东省各市、县(市、区)对中水回用的重视更多体现在措施的细化上。其中,淄博市规定,由市财政从排污费资金中拿出专项资金,对列入《淄博市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的中水回用试点工程和已建成的居民小区中水回用设施建设工程,给予不高于总投资10%的补助,对回用的中水,不计征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费。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菏泽市舍得环保大投入,在市控以上企业全面实施“十个一”环保工程建设,而中水回用正是其中之一,让诸多企业处理后达标的水不再白白浪费。

  临沂市制定了《城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中水设施和从事中水经营活动。对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的中水设施,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建设、使用中水设施项目的单位,给予优惠政策。对在中水设施建设、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还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水进企业一举多得

  不同水质各尽其用

  中水只有用起来,才能变成资源。

  中水进企业,可谓是一举多得,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为企业节省了成本,还为污水处理厂增加了收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回用“大头”是电厂。

  “为进一步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我们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再生水利用工程,采用AB法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8万吨/日,再生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在位于滕州市城区西南部的深水深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深水深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后的中水,沿铺设的中水管道,就到了5公里外的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据这家公司生产技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根据机组运行情况,每天使用中水约7000立方米,主要充当循环水,用于机组冷却。而企业使用中水的成本为0.45元/立方米,不论从生产成本还是水资源节约上,都非常可观。

  在实施中水回用工程的同时,华电新源热电有限公司去年又投资1480万元,实施了中水深度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根据处理水质的用途不同,分为一级预处理系统和二级深度除盐系统,日处理规模为1万立方米。一级预处理系统采用“混凝澄清”处理工艺,出水作为厂内脱硫、绿化等综合用水;二级深度除盐系统采用“超滤+反渗透单元”处理工艺,出水作为化学水回用生产补水。全年可节约新鲜水220万立方米,年可节约资金 300万元,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110吨、氨氮 12吨。

  同样的水资源循环利用在山东省各市县全面展开。德州市先后投资2.3亿元,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铺设回用管网80余公里,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0%,年节水1.1亿吨。全市107家企业配套建设了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

  齐河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300多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规模1万吨的再生水回用项目,将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尾水进行反渗透处理,用于白炭黑生产工艺和循环冷却水,每年可节约新鲜水360多万吨。

  □中水回用仍有提升空间

  管网配套是瓶颈

  记者在济南市走访看到,中水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不仅洪山溪通过引用中水重现生机,还有多条季节性河道引用附近中水处理站的出水进行补源,也有部分中水分流用于景观绿化。

  在英雄山边沟污水处理站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程主体已经成型,数十名工人正在加紧施工。这座污水处理站建于地下,工程设计处理能力1.5万吨/日,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一级A标准。

  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总工程师姜春华向记者介绍说,等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就近收集处理周边污水,处理后的中水还可为英雄山边沟补充水源。同时,通过铺设中水回用管路,中水将被用于园林灌溉、厕所冲洗和道路保洁。“生活污水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这就保障了中水的持续产出,从而为河道补水和景观绿化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姜春华说。

  目前,济南市按照“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城区先后建成投运10座中水处理站,每天产出的数万方中水有效补充了河道水源,减轻了城市下游污水管线输水压力,还分担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压力。

  为保障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济南市制定了《中水处理站运行管理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和《中水处理站运行管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推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强化环境监管,将中水处理站纳入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施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测。

  与济南市在小区周边配套建设中水处理站不同的是,临沂市把站址选在了大型广场上。位于市区人民广场的中水回用项目,将广场周边地区的杂排水通过排水管道收集,每天可处理150立方米杂排水,处理后水质达到再生水水质标准。再生水直接用于广场公厕、景观绿化及周边道路喷洒和绿化浇灌,年可节约优质自来水5万立方米,节约用水成本近10万余元。

  “中水回用还有很大空间,关键是目前资金不足,管网不配套,只能优先选择较大的居民聚集区开展中小型污水处理站建设。今后,我们将筹措更多资金,逐步把这种模式推广应用,让污水变资源。”姜春华对记者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