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存在主动被动之分

2014年06月11日 09:42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对于国企参股民企,还是民企参股国企,这二者之间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因为二者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是并行不悖、齐头并进的,两种模式都应该成为混合所有制推进的途径,而不是二者取其一。对于这两者取舍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日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日前,混合所有制案例次第亮相。近日,中国电信旗下的游戏公司炫彩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增资框架协议签约仪式,顺网科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将携3亿元持有炫彩公司30%股权。此外,在停牌两个多月之后,乐普医疗创始人蒲忠杰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计持股比例将达到29.30%,意味着乐普医疗将从一家国有绝对控股的企业正式转身为混合所有制企业。而对于国企参股民企以及民企参股国企的争论,业内一度有不同的意见。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昨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国企和民企相互参股,并不存在主动、被动之分,而应当按照企业个体市场地位的强弱、未来战略发展的需求以及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大小来分析,但总体而言,“能得到利益较多的一方在所有制‘混合’的过程中积极性更高。”

  “推进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在于促进股权多元化改革,让国企和民企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荣共进。”施光耀认为,对于国企而言,民企参股能够使得原先单一的股权多元化,优化国企的运行机制,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丰富资本的来源,让市场更好地发挥决定性作用,以带动国企改造和创新;对于民企而言,国企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块头大、业绩好、影响力巨大,国企涉及的领域除了传统的支柱产业,就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但是国家整体经济活力的盘活离不开民间资本。民企通过参股国企,能有效地增强创新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这也是国有资本应当负担起的责任。

  据悉,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目前多数大型国有企业是铁路、公路、航空、石油、电信、邮政、电力、电网、银行等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有着明显的规模优势。国有企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多以集团模式出现。从企业的融资状况看,国有企业有着较多的融资渠道和较低的融资成本。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力量。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分布于各类竞争性行业。总体上规模较小,和国有企业仍然有很大差距。从企业融资状况看,目前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突出。

  “铁路行业是垄断行业,迫切希望民资参股,但是铁路建设债台高筑,进来的民企既掌握不了话语权,又要承担高达3万亿元的债务,民企显然不会主动去参股。”吕随启向记者举例分析,“反过来,对于银行、电信等行业,民企参股的积极性可能更高,但是由于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加上国企管理人员更迭频繁,决策难以连续,所以民企要参股是非常困难的。”

  此前,腾讯斥资11.73亿入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的四维图新11.28%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股权转让后,中国四维与腾讯持股比例仅相差1.3个百分点,中国四维将不再是一家股东居绝对控制地位的公司。此事件意味着民企参股国企的序幕已被拉开。中国四维董事长吴劲风对此表示,“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认为,对于属于“特殊法人”范畴的国企,应当明确其所具备的特殊功能,可以通过制定“特殊法人法”规范其行为,明确政策应该如何支持。在此基础上,在低层级企业的产权结构中可以逐步引入民间资本,向混合所有制模式过渡。由于这类国企存在垄断租金,实际控制者不愿意放弃拥有的特权,而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则很想进入,因此,可能成为推进混合所有制的重点和难点。

  “混合所有制在推进的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不是一窝蜂地大干快上,而是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比如有些企业涉及国防安全等领域,可以让混合所有制推进的步伐慢一点;对其他一些竞争性领域的企业,步伐可以放快一点。但不是说就不能做,因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决定的。”施光耀说。

  “目前国企和民企严重失衡的微观企业结构不可能是一种健康的企业生态环境,也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只有打破对峙走向混合才能实现国企和民企的共生和共赢,而这种失衡的落差又恰恰是促进两类企业走向融合的重要动源。” 剧锦文表示。  ■见习记者 乔誌东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