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地下管网跑冒滴漏 长春每年四分之一供水流掉(2) 查看下一页

2014年06月15日 09:41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0)

   老化的地下管线

   下午四点,袁师傅一天的工作便结束了,然而对于另外一批查漏的工人来说,工作还尚未开始。晚上十点,在南关区通化路上,一组查找暗漏的工人正在通过仪器检测地下管网的分布情况。在确认了几个点位以后,旁边的工人便用电钻钻出一个孔,再将探听棒插入其中。之后几个人轮流将耳朵附在探测棒上,认真聆听从地下传出来的声音。

   《经济半小时》记者:现在是在这儿发现有漏水声音?

   漏水探测员许明:只是怀疑有声音传出来。

   《经济半小时》记者:像刚才都是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

   许明:有很多种,下水管道断裂的话,下水管道错位的话也会发出声音。但不确定是自来水漏了还是这个。

   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加上周围车辆等声音的干扰,因此成功检测出一个暗漏点并非易事。

   许明:咱们东北这边埋的管比较深,所以监测比较有难度。如果漏点大的话,一般情况下一天就可以了,从发现异常到确认。如果漏点小,管线埋得深的话,这样就比较费工夫。

   许明和他的团队在长春市从事暗漏检测已经8年,平均每天要巡查20公里左右的管网,一年下来能够查找出几十个地下漏水点。今天的这处管线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漏水点,许明决定先去其他区域探测,隔一天再到这个位置来确认。

   许明:漏水声音完全符合了,并且保证自来水漏水了,汇报给水务集团,他们再开挖。

   2013年长春市市政管网堵漏维修1000余件,二次管网近3000件,平均每天都有十几件跑冒滴漏的事故发生。目前,长春市日供水量达到96万立方米,按照22%的漏水量计算,长春市每天白白流失的水量就达到了21万立方米左右。全年下来,一个城市供水的流失量就达到了7700万立方米左右。为了解决漏水问题,目前长春市一共改造了71公里的供水管网,但还有上百公里的线路在等待改造。

   长春水务集团生产调度部部长王凯:咱们改造每公里的管线,大约就得需要资金是在将近200万左右。另外,供水管网的改造,很大程度上也要配合城市的改造。

   供暖管网老化严重 一个供暖期抢修88回

   可以说,长春市地下管网的老化问题,已经是这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在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管道中,新的旧的,金属的塑料的,甚至还有日伪时期的管道,就这样杂七杂八地埋在大街小巷的地下。要彻底解决它,办法是有,但资金需求量也很吓人。因此,现实点来说,管道维修倒是眼下更直接的办法。而这样的时势,也造出了两位管道维修的高手,每年的冬天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吴连山64岁,高志祥54岁,他俩是公司里年龄最大的维修工。一个钻沟找漏,一个专门堵漏,老高和老吴被同事誉为“黄金搭档”。“黄金搭档”所在企业的供热区域,老旧小区占一半以上,房屋供暖管道老化非常严重。每年11月入冬时都是供热管道的故障高发期。每逢这个时候,公司一天就会接到几十个报修电话,而比较复杂的问题都是由吴连山和高志祥来处理。

   维修工人在狭窄的地下进行施工

   供热管网维修工吴连山:工字弯啊,坏菜了。

   这天吴连山又碰到了个棘手的活。出问题的管道所在位置刚刚够一个人勉强进入,为了方便检修,吴连山脱掉了棉衣、毛衣,只穿了一件衬衣钻了进去。此时的室外温度只有3度。

   吴连山初步判断,这个漏点每天的漏水量都在40吨左右,相当于一节火车车厢的水量。修理完这个漏点,二人又来到了另外一个报修地点,搬开地沟出口的杂物,记者跟随他们进入了地沟。各种管线把本来就不宽敞的空间挤压得更加狭窄,大家只能半跪着,用双手和膝盖在管道上艰难移动。

   吴连山:慢点慢点,千万慢点,别磕脑袋。你们从不钻地,我们常钻没事,习惯了就知道了。

   地沟里的很多管线,断裂后失去了排污的功能,污水粪便淤积在地沟内,经过多年持续发酵,臭不可闻。加上地沟里温暖潮湿,蚊子苍蝇终年不断,稍不留意就会飞进嘴里。这一天,吴连山和高志祥一共修补了七处漏点。

   吴连山:有成绩就开心,没成绩就不开心了。没白钻,这一下午不管咋地,找着漏了,咱没白钻。

   在供热界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冬病夏医。由于供热是北方冬季的首要保障,因此一旦遇到供热管道出现问题,维修工人一般会采取简单措施迅速补救,并做好记录等到供热结束时再彻底处理。因此对于这些维修工人来说,春夏季也是一个忙碌的季节。这里是长春市长新街,当记者赶到这里时,长春供热集团的维修工人正在这里忙碌着。

   巡线维修人员的工作记录

   长春市供热(集团)有限公司管线分公司管线科科长卢健:每年像这个,冬天不漏了嘛,夏天给它重新处理着换,冬病夏治。

   卢健告诉记者,这段管线已经使用了十几年,2013年冬季供暖时发现有漏水情况后,为了不影响供暖做了简单的补漏处理。眼下供暖季已经结束,工人们要根据维修记录重新检修这条管线。他们首先将井口里的积水排出,这样才能下井作业。半小时后,井下的工人带上来了一段老化的铁皮。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是从哪弄出来的?

   管道维修工人:这是管上面的氧化铁,这是烂了。

   卢健:正常的使用寿命是,设计是30年,但是因为这些,因为这些条件,井口常年里头有积水,下雨也是往井里漏,所以老化的时间就会加快。

   又排了十几分钟的水之后,井下的水位已经满足了维修的要求。一个维修工人进入井下检查管道的腐蚀情况。根据缺口的大小,工人们在替换的管材上割下了一块补丁,用于替换老化的管网。准备就绪后,两个工人便带着这块铁补丁进入到了井内。由于地下空间狭小,工人们只能侧身低头作业,有时还要匍匐前进才能够到达指定的位置。

   维修工人:这就是氧化铁。

   《经济半小时》记者:氧化的。

   维修工人:氧化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氧化多吗?

   维修工人:多,这基本都腐蚀了。

   记者看到,由于长时间的腐蚀,眼前的地下供热管道已经锈迹斑斑。维修工人先将腐蚀最严重的区域焊割下来。

   维修工人:(腐蚀)挺厉害的。

   《经济半小时》记者:我看这个范围也挺大的。

   维修工人:不小。去年冬天就漏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去年冬天就漏了。

   维修工人:去年冬天的时候管薄,临时给焊上了。

   这名维修工人将去年冬天确定的漏水处割下来以后,继续用斧头从外到内敲打附近的管道壁,检查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的问题。

   维修工人:我们把腐蚀严重的换下去,现在腐蚀检查不行的,我们换下去,这个管没事。

   《经济半小时》记者:那个管没事?

   维修工人:对,那个管没事。顶上这部分腐蚀的快,这棚顶上往这掉水,水蒸气,掉水,它腐蚀的就快,把顶上的换下去。

   工人告诉记者,焊接的过程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而他们年复一年都在不断修理各种管道。

   卢健:几乎天天都排着,这个干完之后还有下一个,这样排着。一直要到供热(季),一直闲不住。

   卢健所在的管线公司负责140公里的一次供热管网,在上一个供暖季一共完成了88次维修。在公司的院子里堆放的就是近年来维修工人抢修时替换下来的老化管道,其中无法再次利用的管道已经做了报废处理,剩下的这些尚能使用的管道将为今后的维修提供补丁。

【编辑:姜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