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提升水效 突破城市用水瓶颈

2014年06月30日 10:36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水资源的配置是从自然水到供水、再到水的利用被人们消费的一个系列过程。水资源的管理是多部门的,不同地区的水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各部门间的调整和综合优化配置变得举足轻重。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城市水效管理”课题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公布由该基金会同环保部、水利部、城市科学研究会、清华大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成果报告,从更加综合性的水效角度,探讨完善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用水效率以及供水绩效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十二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仇保兴出席成果发布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

全国进入治理水污染关键期

  仇保兴指出,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进程在进入中期阶段以后,城市生活用水量不大可能再出现大幅度增加,但是长距离调水带来的成本过高、对水生态产生负面影响等诸多弊端正日益显现。城镇化率50%时期是水污染的高发期,也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期,解决城市水安全,主要应从水生态修复入手,进而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他表示,通过城市节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供水管网漏损,至少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15个百分点以上;通过城市污水处理就地回用、雨水收集利用与海水淡化等措施,至少可增加城市供水量15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认为,要突破城镇化进程中的水瓶颈,关键在于体制改革。要改变当前水资源管理高度分割的局面,借鉴能效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以提高综合性的水效为政策抓手,建立基于水效的政策体系,统筹供水和用水环节,统筹城乡水资源配置。

  会议协办方格兰富中国首席执行官刘鸿聪表示,中国政府针对水资源挑战已经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积极开展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欧洲和丹麦在水资源管理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格兰富愿意为推动中欧、中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课题组介绍,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产生有多重原因,但其根源还在于制度性问题,为此,课题组围绕供水漏损、污水处理水平能力不高、污水处理回用发展受制约、终端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管理体制和配置不够完善等几个板块展开研究。

统一水资源管理

  据介绍,现阶段用水结构中的13%为漏损水量,如果这部分实施节能措施,每降低漏损率1个百分点可提高用水效率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科技研发中心主任李胜海说,部分供水设施陈旧、管道埋设年久、管道及阀门老化腐蚀严重、技术水平提高缓慢、管理体系上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管网漏损现已成为我国供水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现象。她表示,随着水厂和管网规模不断扩大,管网漏损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要有效控制供水漏损必须综合考量,从管理层面来看,需要强化供水全过程管理,重在体系完整、环节细化、标准健全、考核兑现,建议制订或修订完善供水设施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监督考核机制,包括漏损评价标准,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规范等;从技术层面来看,应加快漏损检测的技术提升,做到漏损检测和漏损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同步实施,有条件的供水单位应逐步建立分区域计量系统,并逐步建立完善的三级计量体系。”

  “理顺管理体制,包括推进城乡一体化体制改革以及多功能综合协调机制,这点非常重要。”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可以促进供水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研究处处长钟玉秀表示,污水处理回用率的结构为景观用水占45.4%、工业用水占23.7%、城市非饮用水占6.7%、农林牧业占23.4%。要从水资源配置、规划、设施建设与运行、体制机制与制度建设、政策法规与技术表、技术集成与推广六方面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要在配置上把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的统一配置,进一步理顺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管理体制,比如,推进城乡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多部门综合协调机制。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志琪表示,城市水效从城市用水概念来说,有一个长期的认识和理解过程。第一个是饮用水,涉及到水源;第二个是水处理,涉及到生产;第三个是城市配水系统,涉及管网系统、排水;第四个是城市节水,包括雨水收集等。水资源统一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体制内的水务一体化这个提法需要慎重。因为涉及到地方、各级政府。当时,水务一体化概念提出时三个部门的调研报告显示,水务一体化不适用于全国。农业、农村占很大的比例,还不能一体化。

  水处理设施的投资是水效的一方面。“十三五”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测算等研究工作已在清华大学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展开。所长常杪表示,“十一五”末期,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中西部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为了弥补这种情况,“十二五”期间加强了对中西部地区污水处理建设能力的财政倾斜,经过“十二五”对中部及东北地区的重点建设,加上东部城镇化规模突出的情况,“十三五”期间新增污水处理设施会呈现“东部成为建设的重点,西部建设力度保持一致,中部及东北地区建设增速放缓”的趋势。同时,全国城镇污水设施及管网资金投向将向建制镇(约占一半)倾斜,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建设将更加受到关注。建议随着“十三五”建设需求压力的总体下降,将更多的资金投入运行维护中,警惕并解决部分大城市污水设施超负荷运行问题以及污水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