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岛400家企业设置环境监督员

2014年08月21日 16:5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名词解释

什么是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企业环境监管员制度是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股新生力量,是指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内部设置环保管理机构,配置环境监督人员,对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管。

  根据环境保护部在2008年发布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指南》(暂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指在特定企业设置负责环境保护的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具有掌握环境基本法律、污染控制基本技术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规范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和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环境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有人评价说,企业环境监督员是联结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他们既掌握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和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又对本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生产管理、人事和排污状况最为熟悉,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觉加强污染控制,快速、准确地应对环境风险。同时,他们还能够缓解当前环境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取证难的矛盾,有效化解污染纠纷。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孙俊杰

  “实施环境监督员制度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环境监督员姜远龙说。姜远龙口中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节能降耗效果明显,这不仅能为公司省钱,更切实地减少了污染排放。

  自2009年组织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以来,青岛市至今已经在全市近400家企业推广,培训企业环境监督员450余人。通过落实这一制度,青岛市区国控、省控企业大部分做到了持久达标排放,一些小型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逐渐减少,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青岛市环境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匡建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市实施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企业数目和接受环保监督员制度培训人数均居全国城市之首。”

  企业能接受监督员吗?

  制度设计缺乏法规支撑或者硬性规定,执行力偏软

  实施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要实现什么目的?“我认为,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总结起来就是倡导8个字——主动守法、节能降耗。只要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那我们的环境将会得到大幅度改善,环保部门省心,老百姓也放心。”匡建说。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全国试点情况来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推行面临一些困难,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缺乏法规支撑或者硬性规定,执行力偏软。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实施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环境效益但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对企业来说缺乏利益驱动力。此外,企业对环境监督员制度的认识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被动接受监督现象普遍。

  “有的企业不理解,甚至认为在企业内部发展环境监督员是给自己安装了一个‘不定时炸弹’。”匡建说,“有的企业老总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态度,万一哪天出现了违法排污行为,有环境监督员这么一个环保部门的‘眼线’,这不是自曝家丑吗?”

  如何更加有效地落实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扭转企业观念,使企业对这项制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需要?带着这样的问题,近年来,青岛市环保局通过奖惩结合、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推进制度实施。

  “企业对制度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过程,我们也不例外。”姜远龙坦言,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理解环境监督员是干什么的,后来才知道其实是企业员工在参与整个企业环境运作的同时监督企业的环保状况。“作为企业环境监督员,我的工作不是单纯落在‘监督’两个字上,也会通过给领导提环保建议、给员工做环保培训、编制环保管理制度、环保应急预案等提升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

  通过政策鼓励和宣传推广,不少企业负责人彻底改变了思想态度,由被动抗拒转变为主动要求,希望通过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升环境绩效,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群众满意的“三赢”。

  环境监督员干什么?

  要对企业污染物处置和排放进行检查和审核,还要进行环保知识宣贯

  作为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的环境监督员,姜远龙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我了解整个工艺流程,知道公司产生的污染物有哪些,这些污染物由哪些环节产生,企业又是怎么处理的。因此,我们自己制定了内审计划,按照计划上的时间表对企业的污染物处置和排放按部就班地进行检查和审核。

  公司也制定了环境应急预案,一旦出现排放超标的问题,根据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向环保部门汇报,同时停止外排,追根溯源,查找原因,争取第一时间完成整改,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姜远龙还负责企业环保知识的宣贯工作。就拿明年即将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来说,作为企业环境监督员和企业环保工作负责人,姜远龙首先要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咨询环保部门等渠道吃透法规精神。然后,将法律法规转换为公司文件,并对照公司现状,制定好相关整改措施。

  “如果法规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有所提高,我们公司的现有标准还达不到相应标准要求,我们就要根据新法规立即进行调整,通过新上设施等方式,确保污水处理能力符合最新法规要求。”姜远龙说。

  企业有什么变化?

  有专人管专事,环境意识明显提高,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实施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以后,姜远龙坦言,企业有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就是有专人管专事了。公司确定了一位技术总监、一位环境监督员,专门管理企业环保工作。管理人员也更加专业了,都是持证上岗,不是随便安排哪个工作人员都能胜任这项工作,而是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了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合格证书。

  其次,公司上下环境意识明显提高,企业主动守法,员工按照相应的标准和要求按部就班地工作,污染物达标排放,公司根本不用为环保部门的突击检查而惊慌失措。

  更为重要的是,公司通过一系列努力真正实现了节能降耗。中粮可口可乐饮料(山东)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市崂山区,企业自2012年底开始试点建立环境监督员制度后,通过优化水处理系统、进行氨压/空压冷却水与二氧化碳汽化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节能降耗,效果明显。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企业每生产1吨饮料的水消耗量从1.79吨降低到1.74吨。也就是说每生产一吨饮料就能够节省0.05吨水,按照企业年生产量19万吨饮料来计算,一年下来,企业能够节水9500吨。

  在节能方面,2013年,企业能耗由前一年的每升饮料耗能0.44兆焦降低到0.28兆焦,年节约蒸汽3197G焦。由于企业蒸汽来自集中供暖,一年下来,仅此一项就可以为企业节约23万余元。

  姜远龙说:“省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少用就是少污染,少用1吨水就能少排放1吨水,节能降耗本身就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表现。”

  企业通过“主动守法,节能降耗”引发一系列良性“环保效应”,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公信力,提升社会经济绩效。

  3种身份如何协调?

  新的《环境保护法》为制度推行注入了强心针,但还缺乏对监督员身份的确认

  我国从2003年开始试点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在试点城市中,青岛不是最早的,但自2009年至今,仅5年多的时间,青岛已经在全市近400家企业建立了环境监督员制度,居全国城市榜首。

  近年来,青岛市加强了对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工作的验收评比,对落实这一制度较好的企业给予表彰。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推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对此,匡建认为,新《环境保护法》第42条明确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责任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这给此项制度的推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但企业环境监督员的双重身份,即“监督员”身份和企业员工身份之间的矛盾往往使得许多监督员受制于企业老板,不敢大胆地去监督和落实。“缺了一味药,就是如何从法规上对企业环境监督员的身份予以确认,对监督员的相关利益进行保护。”匡建说。

  对此,姜远龙有自己的理解:企业环境监督员有3种身份:一是企业老板雇佣的环保管理人员;二是环保部门委托的监管人;三是普通社会公众。3种身份看似有矛盾冲突,但很容易处理。“环境污染了,不是污染了某一个位置、伤害了某一个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污染物超标排放,日积月累,损害的是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利益。”

  公司方面,姜远龙认为不必担忧,企业尤其是明星企业都有自身的品牌价值,也不想戴上“污染环境”的帽子而砸了牌子。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企业理应做到合法守法,即使出现环境问题也要正面应对,藏着、掖着绝对不是上佳选择。

  但是,相对于“企业环境监督员”,姜远龙表示更乐于接受“企业环境管理员”这个称呼。他认为,“监督”二字不同于“监察”,监督员稍显不专业,也没有将环保部门赋予他的职责和本身行业内的身份结合起来。监督员更多的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来监督企业,“管理员”更为合适。

  对于这个身份本身,他坦言:“什么时候监督‘员’干得好了能够变成监督‘师’,像工程师那样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途径和自我提升空间就好了。”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