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启动 合作框架初步形成

2014年08月26日 10:33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天津与河北签署两地协同发展的五项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至此,京冀、京津、津冀已分别完成多个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京津冀三地相互合作框架搭建初步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一步走向实质阶段。

  其他专项合作框架协议也在三地相关部门协调下逐步签署,其中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先行几成京津冀三地的共识。最新消息显示,地跨北京、河北两地的北京新机场审批手续基本走完,将于年内开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步入快车道。

  协同发展走向实质阶段

  24日,天津市与河北省负责人在天津签署了两地协同发展的5项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涉及生态环境、教育、循环经济、区域市场及交通一体化等方面。

  上述5项文件包括,《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推进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津冀(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框架协议》《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等。

  据了解,天津与河北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上半年河北在津投资项目591个,投资额147亿元,天津到河北投资项目653个,投资额267亿元。

  而在本月6日,天津市党政代表团来京考察,双方签署了6项区域合作协议及备忘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涉及区域协作、环境保护、市场一体化、交通等。

  上述文件包括《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推进实施重点工作协议》、《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框架协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合作的协议》、《关于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协议》、《关于共同推进天津未来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合作框架协议》、《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

  7月31日,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到京学习考察,京冀签署了两省市《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共同推进中关村与河北科技园区合作协议》、《共同加快张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协议》、《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协议》、《共同推进物流业协同发展合作协议》7项协议。

  而早在今年4月3日,北京市西城区与河北廊坊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包括共同打造现代化物流园区、专业批发市场和产业转型基地等等,推动西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廊坊市的产业转型升级。

  至此,京冀、京津、津冀已分别完成多个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京津冀三地合作框架初步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一步走向实质阶段。

  率先启动交通一体化

  值得关注的是,其他专项规划也在三地相关部门牵头下完成。8月16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正式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三地在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层面加强联动和交流的未来工作部署。

  而早在5月中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订“京津冀协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共建京津冀“疾病防控一体化”合作平台,重大疫情将联防联控。

  合作框架协议“一箩筐”,哪个领域应该先行实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先行,已经成为三地政府的共识。河北省交通厅相关人士20日向媒体透露,交通运输部已经成立了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亲任组长,统筹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最新消息显示,北京新机场审批手续几近完成,机场建设年内就可进入实质阶段。由于北京新机场地跨北京南郊和河北廊坊两地,这被认为是京冀两地交通一体化快速推进的写照。

  而据报道,交通部此前已经跟京津冀三地多方沟通,并建立了三地交通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在非会议期间,京津冀三地也长期保持密切沟通,积极推进三地的交通一体化进程。

  据悉,交通部在4、5月份就京津冀一体化召开过两次部长会议,会后形成了基本思路: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而在三地相互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中,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合作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基本形成了三省市达成一致的“一张图”规划。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