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还桥于猴是一种承诺

2014年08月26日 14:22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王争亚

  近一个时期,河南济源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投资500万元,为改善保护区内上千只猕猴的生存环境而建设两座吊索桥一事,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议论。

  笔者曾参与了水库建设而调整保护区功能区划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申报、审批过程,故忍不住还想凑个热闹,再赘述几句。

  坐落在河南省济源市沁河下游的河口村水库是一座集发电、调水调沙、防洪、灌溉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直接影响到猕猴自然保护区原有功能区划的分布。此外,水库蓄水之后,上升的水面还将淹没横跨在沁河之上、猕猴来往两岸的原有4座吊桥。果真如此,世世代代生于厮、长于厮的猕猴曾经的迁徙通道势必要被彻底阻断,过去可以自由往来沁河两岸的猕猴或许只能隔岸相望了。

  为建水库,人、猴发生地盘之争,猴自然争不过无比强大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可以随意占有大自然的任何资源,猴在本身并无过错的情况下还不得不让出本该属于它们的领地。可问题是,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对同在一个星球上生活的其他生命体是否应该给予更多的爱心及关怀。从根本上来讲,人类在实现自身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生存的权利应予保护而无权剥夺。窃以为,那些对为改善猕猴生境建桥而发出的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至少是对动物生存权利的一种漠视。

  令人称道的是,作为吊索桥建设方的保护区管理局在一片沸沸扬扬的质疑声中,不为各方争论和外界干扰所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一如既往地推进项目建设。带着几分疑惑,笔者近期向保护区管理局一位领导问及此事,这位领导语气平静而又不失幽默地说:“‘还桥于猴’是我们当初在环评报告书中向动物们做出的郑重承诺。现在建吊索桥,只是兑现过去的承诺罢了,不值得大惊小怪。”回答干脆利落,耐人寻味。

  据专家介绍,栖息在济源这一保护区内的太行猕猴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目前世界上生存在地球最北端的猕猴群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了保护好这一动物种群,方便猕猴今后继续能够“串门探亲”,维持动物种群之间正常的遗传基因交流,保证猕猴有一个正常的生存环境。环境保护部在2010年3月15日

  《关于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明确要求,“落实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措施,增加猕猴等动物生态通道和猕猴喂食点数量,设置管护站,配备巡护船,加强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植物科学观测。”由此可见,兴建猴桥实则就是对动物的一种生态补偿,舆论予以过多地质疑甚至指责实在大可不必。

  总之,猴桥的兴建表明了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也表明了项目建设单位维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严肃性的自觉意识。这与当下有一些地方和企业对环评报告中环保措施重视不够、执行不力的现象相比,无疑是一面镜子。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