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霾先要治源头

2014年08月28日 13:5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蒋蕾蕾

  近两年,浙江省宁波市频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不容乐观。雾霾严重影响了市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宁波市的港口物流和海洋经济,甚至导致了海上事故的发生。

  究其原因,除了年降水天数减少、年平均风速减小等气象因素外,人为排放污染物是主要原因。根据《宁波市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来源解析》研究显示,宁波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城市扬尘、燃煤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宁波市进入开发建设时期,市政道路改造和建筑工程大量增加,施工现场产生大量扬尘。据统计,宁波市区建筑工地达800多个,工地、道路、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较普遍。

  同时,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宁波市一次能源资源贫乏,所需能源九成以上需要外部调入。能源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煤炭和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能源消费的行业分布很不均衡, 电力、石油加工、金属冶炼、造纸等工业能耗始终占主要地位,加之能源技术水平及其利用率低,进一步加重了对空气的污染。

  此外,个体能源消费及汽车尾气排放有增无减。截至2012年底,宁波全市常住人口为763.9万人,人均能源消费5.2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7%;人均电力消费 6730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宁波市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农业机械和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尾气排放量成倍增加,使可吸入颗粒物以几何数级上升。

  为了有效防控雾霾,必须从源头对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等各层面进行治理。

  首先,有效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治理固定源。

  针对电力、钢铁、水泥等工业源,宁波市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特征、大气污染现状等因素,采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措施,着重做好加、减、乘、除法。

  一是加法。为了有效进行脱硫脱硝处理,鼓励企业增加高效脱硫设施;为了从生产环节开始节能,鼓励企业多采用高效率、低排放的节能型设备;为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发展,增加新能源的开放和利用。

  二是减法。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在保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降低对化石能源消费的依赖。为了降低能源消耗,重点调整高污染、高消耗、大量运算的工业企业,鼓励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

  三是乘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提升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在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大力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充分挖掘传统产业的经济扩张潜力。加快提升液化石油气等重大项目的层级,加速临港工业的充分发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依托保税区和科技园区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教育、计算机网络充实到基础产业的行列中,为现有产业实现技术升级打好基础。

  四是除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落后产能,重点实施钢铁业、建材业等产业升级,实施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其次,纵深推进汽车尾气移动源的治理,建立车、油、路为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

  根据宁波大气环境质量和交通情况,适时控制机动车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与城市发展速度相适应。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加快黄标车和高污染排放车辆的淘汰。加大对环保发动机技术、环保燃料、现代催化剂技术以及更高效的过滤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为经济转型提供有力保障。提高油品质量,发展替代燃料,积极开发高效、低污染的替代燃料。结合城市改造,科学规划城市道路体系,修建环城公路,减少城市道路压力。健全城市干道网,拓宽瓶颈路段,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此外,还要加强交通教育,提高司机及行人按交通规则出行意识。

  宁波市政府2010年出台了《宁波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全市机动车实施环保标志管理,至今标志发放率达85%以上;全市县(市)、区主城区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根据现有的机动车安检站1:1配套建设环检站,目前建成的机动排气检测站已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域。

  第三,深入开展建筑扬尘面源治理。

  一是紧抓施工现场这一主源头,进行标准化管理。场地四周采用封闭围挡。开工前,施工现场出入口及场内主要道路必须硬化,其余场地必须绿化或固化。施工现场运送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禁沿路遗漏或抛撒。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在出工地前必须做除泥、除尘处理。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固定垃圾存放点,垃圾应分类集中堆放并覆盖,及时清运,严禁随意处置。

  二是加强对装饰装修市场整治,特别是二次装修的扬尘污染。加强对建材和建筑垃圾的清运管理,对市政公用工程的粉尘监管,对旧村拆迁、改造扬尘污染的监管力度。注重道路扬尘防治,从道路硬化、定期施洒粉尘抑制剂、加快破损路面修复和减少路面施工等着手,遏制道路扬尘。

  此外,应重视绿化的作用,积极推进城市绿化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城区裸露地面,突破传统城市绿化模式,拓展绿化空间,推进立体化绿化建设,为人们提供高效的城市绿化系统,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