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优良”空气不应是成绩单

2014年09月09日 09:34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日前,南京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公布了空气保障数据,整个8月,南京人比平时少吸了3764吨PM10和1750吨的PM2.5,下降比例达到44%和36%。据了解,青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优良”等级预报准确率达到75%-80%。

  恭喜南京人,在8月享受了“优良”的空气。这种感觉,就像在物质短缺年代,恭喜某人终于在大年三十吃了一顿饺子。

  在重要赛会期间,天空变蓝不是难事,这充分体现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但正如所有人能够预期到赛会期间空气好转,所有人也能够预期到赛会过后空气将重新回到污染。

  我们大费周章,用各种临时措施和非常措施,强行把污染水平降下来,靠的是“政治正确”。等到“政治正确”周期一过,反弹便是一刻也等不及了。毕竟,停产和限产这样的措施,既伤害经济的增长,又冒着行政干预市场的非议,除非是重大赛会,否则不可能被运用。

  治理雾霾,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实现以重化工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至创新驱动,如何实现我们现有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是这场大气治污之战背后的经济逻辑。这个逻辑,要求的不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而是集中力量办小事。运动式大气治污很难取得根本成效,细水长流的制度和文化建设,需要补课的地方很多。

  空气质量保障,是我们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交叉下的一个新课题:一方面我们的空气污染在短时间内很难可逆,其受制于当前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受制于我们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的力度;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把所有赛会和大型论坛全部清零,等到空气真正好转之后再举办大型活动,这样的发展就真成为静态的发展了。因此,空气质量保障这样一个运动式治霾的机制就被创造出来,并在几次打磨之后,成为一项得心应手的非常态应对机制。

  空气质量保障,通常有“三板斧”:控尘控车,这是最基本的手段,平常不注意的一些积弊,非常时刻都能够令行禁止;停产限产,这是最根本的手段,一声令下,钢铁、水泥等重工业污染大户得“识大体、顾大局”,为有牺牲多壮志;如果效果还不明显,那就提请上级政府协调,周边省市区县一起来配合,使用的手段也是对各自的工厂进行限制,通过瞬间大幅减少产能供应来减少污染排放,至少在青奥会身上算是过关了。

  这是我们的“新发明”,但创新就免了。在整个青奥会期间,少吸入了多少吨的PM10和PM2.5,应该不能算是一份成绩单。反过来看,在平常日子,我们将会多吸入这么多吨的PM10和PM2.5,对于民众而言,这绝不轻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将不得不在这样的悖论下生产和生活,对于以千吨万吨度量的空气污染物,大气治污的综合改革,时间太宝贵了。(韩哲)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