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空气橙色预警90分钟后

2014年10月10日 11:48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0)

  

联合执法人员在某工地现场进行检查

  昨日下午1时,北京市启动空气橙色预警,90分钟后,北京市环保局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市城管执法局、市监察局等部门兵分两路,对区县政府和相关委办局的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突击“查岗”。空气重污染预警每提升一个级别,相当于全市应急处理工作量骤增,所以落实效果也备受各界瞩目。

  应急洒水车已上路

  四环道路清洗仍不到位

  昨日,作为督查一组的成员,市环保局监察总队副书记邢志红在前往督查市政市容委的路上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跳出部委的口头汇报,真正去摸摸应急预案传达执行的实底;而负责督查市住建委的督查二组更是急冲冲地赶往重点施工工地,临时决定将听汇报的环节放在了检查工地实际情况之后。

  这次突击行动中,督查一组的3名市环保局监察总队工作人员对于马路上的洒水车特别关注,当遇到道路过于干燥时,他们也会低声交流几句。根据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昨日上午9时,全市共出动环卫人员25338人,车辆3998台次。在黄色预警期间,市政市容委共安排9个检查组对全市城市道路进行检查,橙色预警指令后,则马上向下属环卫作业单位发布相关通知。

  据知情人士透露,10月8日晚7点多,北京市副市长张工针对空气重污染情况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而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在会后连夜做出安排,除了对城市道路洗地、冲刷、降尘等提出要求外,还特别研究了长安街、二三环道路等重点地区的保障工作。

  不过,对于道路的清洁工作,督查组仍旧提出了问题。“我们发现,现在长安街上洒水车洒水量充足,但其他一些道路却仍存在不足,比如四环的道路清洗就并不到位。”督查组相关工作人员指出,“不能总是出现城市道路清洁度高,但一些环路区域却工作不到位的状况”。

  此前,北京发布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当预警从黄色过渡到橙色的时候,应对措施也将祭出“四停一冲”大招,即停产、停工、停放、停烧和冲洗道路,其中“一冲”就是按照相关规定,空气预警三级响应(黄色)时,环卫工作将增加城市道路喷雾降尘或道路冲洗以及道路吸尘式机械清扫保洁频次,而预警二级响应(橙色)时,在日常道路清扫保洁频次基础上,增加清扫保洁和冲洗作业1次以上。

  土石方施工人员身影不再

  个别工地仍存遮盖不充分问题

  近年北京明显增加了对工地扬尘的管理力度,但北京商报记者仍时常在五六环及其以外的工地上,看到重污染天仍尘土漫天甚至“热火朝天”地继续施工的土石方工地。针对这一令人头疼的大气污染源,目前北京确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规定,从黄色升级为橙色后,升级最明显的应急措施之一就是施工工地的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需要从减少规模到完全停工的变化。

  “为了最迅速、直观地感受市住建委、工地对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我们临时决定先去工地检查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再听取相关区县、委办局的汇报。” 市监察局、市环保局和市城管执法局组成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督查二组相关工作人员在督查车队驶离市环保局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在走访几个重点工地时,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些工地虽然大多都还在进行施工,然而,就在记者随督查队伍即将离开某施工工地时,该工地其中一块大门紧闭的部分引起了督查人员的注意,而记者也从该工地周边围挡布的缝隙中清晰地看到,该工地虽然停止了土石方作业,但一定面积的土堆并未进行任何遮盖。督查二组工作人员记录了该情况并第一时间通知了工地负责人,几个小时后,该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该工地在督查二组走后立刻解决了未按规定遮盖土堆的问题,已符合应急预案对施工工地的要求。

  治霾增支无人买单

  专家建议财政及时“顶上”

  雾霾袭来,相关应急工作反应虽快,但其实相关部门也面临着“后劲”不足的问题。昨日,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反映,一直以来,应对雾霾天气,必然增加环卫系统的运作成本,但却始终无人买单。“我们从去年就开始研究评估费用增加情况,主要包括人、车、水等费用,希望像扫雪铲冰一样,能够有专门的拨款来支付雾霾所带来的高昂道路清洁费用。另外,由于目前五环、六环等道路是按照高快速路配备车辆,车辆数量低于城市道路配备,所以希望能够增加相关道路的环卫车辆数,以便能够更好应对空气污染。”

  对此,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认为,在目前阶段,包括市政市容委在内的北京市各委办局因治霾增加的支出应由财政来承担,因为这部分投入是涉及所有人利益的,可以算做公共服务品,不过,由于中央、地方都会因此受益,所以北京市、中央均需为此承担相应的比例。对于社会上普遍倡导的“谁污染、谁承担”的概念,刘剑文表示,由于目前各界对于雾霾的来源比例分析仍有争议,因此,严格意义上由污染者承担治理费用的制度短时间内还很难建立起来,而且即使环境资源税开征之后,这部分税收也很难足额治理目前所面对的环境污染问题,财政仍需承担一定的支出。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