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碳市场只开花难结果?

2014年10月23日 14:4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特约撰稿 陈波

  在我国,北京、深圳等7个试点碳交易市场已相继投入运行,其中5个试点已经执行了管控企业2013年排放量的履约。各个试点规则设计差别较大,成交均价也呈现出较大的成本差异,呈现出多元化的区域碳市场发展格局。但纵观整个碳交易市场,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如企业对二级市场的交易普遍缺乏积极性,一些企业抱怨配额分配不公平,自己被迫参与交易,这又是什么原因?

  配额分配为何贫富不均?

  存在行业景气周期不同、早起减排行动未能考虑等三类原因

  当前影响碳市场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MRV(监测报告核查)数据质量。从实际表现来看,大多数市场仍疲于应对配额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推出了五花八门的调控方式,比如预配额、配额回收等。一些企业也明确抱怨因为配额分配本身的不合理(例如历史法的缺陷)迫使其进行交易。

  由于数据条件约束,企业实际上仍然以历史法(即按照控排单位的历史排放水平核定碳配额)为主,这些企业普遍反映采用历史法导致配额分配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其主要原因有3类。

  首先,行业景气周期发生结构性变化。在基准年前后,钢铁和水泥行业较为萧条,停产停工现象较为突出,而电力行业恰恰相反,处于满负荷运行阶段。因此导致钢铁和水泥行业配额分配较紧,电力行业分配较松。当前,钢铁与水泥行业处于利润较低甚至亏损阶段,无法承担较高的履约成本。排放密集型行业的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逆转,导致企业碳成本承受能力发生变化,使得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

  其次,早期减排行动未被考虑,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在中央财经大学能源与金融研究中心组织的一次企业调研中,被调研的许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已经进行了较多的节能改造活动,进一步减排的空间相对较小,成本较高。这些早期的贡献并未在配额分配方案中考虑,使其获得较少的配额。同时,一些环保类项目能耗较高,导致当前排放增加,与碳减排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突,也制造了一定的不公平性。

  此外,企业检修、事故意外等突发情况未被考虑。大部分生产型企业每两三年进行一次大规模检修,检修时间为1~3个月不等。而如果采用历史法计算平均值时,若未将其剔除,使得配额分配过少。此外涉及能源安全的行业,如石化等,会面临政府安排的计划外生产任务,使得企业面临额外的排放成本。

  历史法虽然提高了监测报告核查体系(MRV)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初始成本,但是带来了显著的公平问题,极大增加了市场运行成本。这些公平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周期等外部客观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MRV方法学体系缺乏自我纠错机制,无法适应复杂的企业状况。不合理的分配结果贡献了市场上的部分交易量,个别企业甚至抱怨其交易活动完全是由于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二级市场缘何不活跃?

  担心未来配额不足,希望留存配额,倾向于储蓄而非交易

  国有企业在参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的意愿明显不同。国有企业普遍将参与一级市场有偿分配活动视为政治义务,而对二级市场的交易活动缺乏积极性。除极少数具有碳资产管理意识的企业外,国有企业内部复杂的管理决策流程和风控手段,降低了其参与二级市场的灵活性和可行性,这一局面短期内无法解决。这意味着在国有企业主导的碳市场中,一级市场相较二级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由于国有企业在碳市场的主导地位,其风险偏好显著影响到了参与二级市场的积极性。事实上,控排企业参与二级市场存在以下障碍:担心未来配额不足,希望留存配额,生产型企业普遍担心未来配额紧缺,因此倾向于储蓄现有的配额供未来使用;普遍未建立有效的碳管理体系,只有少数企业成立了工作小组,应对政策风险,但是这些工作小组并未获得授权进行二级市场的交易;缺少专业性人才,大部分企业指派部门经理或者副总经理负责,由工程师或能源环保管理人员构成,这些人员缺乏参与市场交易的知识、经验和信心;政策不稳定,使得参与市场的风险较大,过高的风险迫使各个企业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决策人员不愿承担潜在的风险和责任。

  目前的场内交易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市场缺乏流动性,企业认为市场风险过高采取观望态度,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不活跃的问题。要从根本上破解流动性不足,必须要进行市场的深入改革,在短期内,试点碳市场的场内交易仍将处于不活跃的状态。因此,现阶段应重点完善协议交易或大宗交易市场,开发远期合约,为企业提供更加灵活的履约工具。

  如何管理碳市场的不确定性?

  总量与排放不确定性负相关,不确定性水平越高,总量须越低

  尽管国内试点市场的运行时间短,市场价格还不能反映配额过剩的程度,但大部分市场参与者都认为配额总量是过剩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是忽略了碳交易市场不确定性与总量设定之间的关系。

  碳市场的不确定性水平对总量设定会产生重要影响。根据一些文献研究,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与总量之间存在着经验数量关系,如果排放不确定性水平为5%,则总量必须相应下降2%,经济体进行实质减排的概率才可能比较高。

  这里所指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既包括经济波动的不确定性,企业减排行为的不确定性,也包括MRV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对市场设计而言,这意味着在正常情景下,总量的真实值要比理论值低一些。

  而市场调控的本质则是管理不确定性带来的价格波动风险。如果系统的不确定性水平高于15%(如供给过剩超过15%,也可以更加保守),则可以认为这样的市场存在着严重设计缺陷;如果不确定性水平在8%~15%之间,则属于合理范围,一般的调控手段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但需要评估造成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如果不确定性水平低于8%,则是一个比较好的系统。

  由于信息披露问题,很难评估我国试点市场的不确定性水平,但是从市场运行效果来看,大多处于前两者范围内。简而言之,总量和排放不确定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即不确定性水平越高,总量必须要更低。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碳市场一周

广东碳价跌破26元拍卖成交价

  上周(10.13~10.17)中国碳市活跃度较国庆前后略有回升,配额价格多呈现下跌走势。广东、深圳、上海、湖北成交保持活跃;北京、天津、重庆交易清淡。

  深圳碳市成交量大幅回升,上海碳市继续维持量价齐升态势,广东碳价跌破26元拍卖成交价,成为本周碳市的亮点。

  广东碳市二级市场上周成交7150吨,成交额19.05万元,成交均价跌至26.64元/吨,并在10月16日首次跌破上一期拍卖成交价26元/吨,收在25.2元/吨,但在10月17日缩量反弹并最终收于26.9元/吨。广东二级市场走势受拍卖的影响高于分析师预期。

  碳道分析师认为,此轮巨幅下跌或使广东市场后市产生较好投资机会,此时的价格已接近首轮拍卖底价,二级市场配额价格已难再次下探,并且下一季度30元/吨的底价拍卖预期亦对配额价格产生支撑。此外,通过拍卖获得廉价配额的投资机构将寻求适当差价获利了结。短期广东配额价格将至跌回稳,或能重回30元/吨以上,并且在机构投资者参与下流动性或有改善。

  碳道Ideacarbon.org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