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镇江:开启“绿色建筑时代”

2014年10月29日 16:39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建房子看起来就像搭积木一样:房屋“部件”在工厂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再吊至相应的楼层安装。这是笔者日前在江苏镇江新区港南路公租房项目工地看到的新奇施工场景。

模块化建筑“四节一环保”

  建筑工地上,看不到尘土飞扬,听不到震耳的噪音,更让人惊奇的是,“部件”安装完毕后就实现了房屋的精装修:工厂工人在生产车间流水线上已对房屋“部件”开展了精装修,包括内粉刷及水电气管线、卫生器具、家具等配套安装,房屋一旦交付,即可拎包入住。据施工方介绍,该公租房项目是国内首个3D模块建筑项目。模块化建筑不仅节时省工、精确保质,还能实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是建筑行业的一场“革命”。

  港南路公租房是镇江市众多在建绿色建筑项目中的一个。截至目前,镇江市累计新建绿色建筑95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12项(一星级5项、二星级7项)、运行标识1项。镇江新区中心商贸区和润州区官塘核心片区成功申报为省级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前不久,该市获批“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得到省级绿色建筑专项资金5000万元。镇江的“绿色建筑时代”已经开启。“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取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措施,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镇江市住建局科研处处长葛恒荣介绍说。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按照现行评价标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3个等级。

多措并举 绿建发展驶上快车道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容;同时能够提高建筑居住舒适度、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全国低碳示范城市,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山水花园城市,是镇江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战略目标。

  近两年来,该市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驶上快车道。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镇江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该市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市住建部门严把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对未通过方案审查的项目,施工图审查机构不予受理,同时强化绿色建筑现场监管。

从单体走向区域 全方位发展

  发展绿色建筑,技术是支撑,建材是保障。镇江市住建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培训,开展技术准备。全市管理、设计、开发、咨询等单位技术人员走进住建部举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培训班,走进江苏省第六届绿色建筑国际论坛,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前来作“绿色住宅建筑实践案例”专题讲座,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理念,学习绿色建筑技术。在全市建筑领域内,积极推广应用保温防火、减噪装饰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等优秀建筑节能产品,全方位提升绿色建筑品质。

  随着单体建筑节能和绿色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镇江市绿色建筑呈现出由单体建筑向区域蔓延、从单项技术运用向综合技术集成发展的良好态势。在镇江新区,一个占地6.72平方公里的绿色新城——新区中心商贸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正在崛起。作为该市首个按二星级标准申报和建设的绿色建筑,大港中学体育馆项目采用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雨水收集系统、能耗分项计量等先进的节能节水措施,在运营阶段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新区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示范区内共有9个示范项目,总建筑面积84.3万平方米,已竣工面积40万平方米,计划今年10月申请验收。示范区建成后,一年可节省标准煤5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0吨。

  除了新区项目,该市重点推进的集中连片区还包括润州官塘片区、南徐新城、镇江大学城等。今年将确保全年新增绿色建筑100万平方米以上,镇江正昂首迈进“绿色建筑时代”。

  李路琪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