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霾马拉松能否跑得赢?

2014年10月29日 16:55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李岩鹏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早已落下帷幕,但比赛当天严重的雾霾天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虽然马拉松比赛结束了,但是,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马拉松仍在进行,而且需要参赛者竭尽全力,向终点冲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要消除“心肺之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方面做起:

  首先,完善应急机制。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实践证明,只要敢动真格,良好的空气质量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治污措施实现的,如排污企业限产停产、机动车限行等。但是,我们的应急机制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响应时间慢、环节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必须将应急机制发挥到位,才能为治理环境污染赢得时间、积累经验。

  其次,提升治污水平。笔者在环保一线工作多年,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相比,环保部门在信息化执法方面的力量十分薄弱。例如,对机动车异地违规的处置,交通管理部门可通过全国联网系统实现异地处罚,达到治理无盲区。反观环保部门,目前市区两级都未形成互联互通,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形成了信息壁垒,延误了执法时机。因此,要尽快打通系统内部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其他职能部门共享执法资源,提高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率。

  第三,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在十面霾伏之下,每个人既是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污染的贡献者。一是要树立同呼吸、共治理的意识。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通过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等方式,采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解环保知识。二是通过物质奖励调动百姓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如举报违法排污行为给予资金奖励,或通过加大公共交通补贴力度等方式引导人们减少私家车出行频次。三是建议将环境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使中小学生从小接受环保理念,将知识变成一种习惯,最终达到以知促行。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