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禁摩限电”修法被否 市人大代表:不应一刀切

2014年11月04日 16:12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近日,交警再次在宝安开展法治通城暨禁摩限电行动。

  人大代表、交警部门、生产销售企业各有说法

  文、图/记者余琴、龙锟 通讯员刘明

  记者从深圳交警部门获悉,深圳计划学习兄弟城市“五禁”办法,已提请市人大审议。而上周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二审方案中,“禁摩和禁止上牌”等措施并未被列入,这也宣告将“禁摩”上升为地方法规失败。记者走访交警部门、电动车生产企业和电动车门店发现,他们对“禁摩限电”各有自己的看法。

  有电动车生产企业表示,交警对电动车的执法标准为15年前的“旧国标”,即“最高时速大于20公里、整车重量大于40公斤的电动车禁止上路”,早已落伍,而“新国标”已讨论10多年,迟迟没有出炉。

  摩托车、电动车影响百姓安全

  昨日,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对于禁摩、限电、加大堵塞救援通道消防通道处罚等一系列交通安全提案被否决的做法直呼“郁闷”,“年初我就对《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整体修法提出了多项建议,现在摩托车、电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已经影响到老百姓生命安全,应该加以禁止,像兄弟城市一样实施‘五禁’的做法。”他表示,目前电动车对于国家标准不执行,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和改装环节均存在很大漏洞,“少人管”,上路之后就“管不住”,而使用法律武器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禁摩限电”不应一刀切

  市人大代表杨剑昌透露,此次修法失败很重要的原因是代表们意见不统一,反对的声音比较大,“特别是有些代表提出对于残疾人骑电动车谋生,不应完全一刀切,要保护弱势群体等,大家站在各自的立场说话,没能达成统一意见,因此修法方案被否决了。”杨剑昌称,自己非常赞成对电动车实行“五禁”。“深圳是全国最早禁摩限电的城市,因为电动车一般都是无牌证,而且不遵守交通规则,逆行、冲红灯、横冲直撞现象严重,经常夹在机动车中间行驶,有很大的交通隐患,违法拉客也不安全,提请人大进行修法,是一个好的方式。”

  交警部门:不会放弃修法立禁

  禁摩限电有何对策呢?根本对策是修法立禁,立法之路不会放弃。此外,联合其他部门,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治理交通。

  “只有立法才让查处行动有法律依据,如果深圳也能够实行‘五禁’,交警部门可以保证禁摩限电的成效。”市交通警察局局长郭向阳表示。虽然该计划尚未得到市人大的采纳列入立法,但交警部门不会放弃,下一步会向市政府汇报寻求支持,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条例。

  此外,要彻底地执行好禁摩限电,要改变当前只有交警部门行动的现状,联合交委、城管、环保等各个部门一起行动,全方位做好禁摩限电工作。

  去年查扣涉摩涉电车29万辆 涉电死214人

  来自深圳市交警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76人,其中涉摩、涉电人数就有214人。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市交警局共查扣涉摩、涉电车辆290476辆,拘留3355人,日均查扣1000多辆,遇到暴力抗法60起,民警、协管员受伤102人。

  为何越限越多?市场需求大 源头缺监管

  对电动车、摩托车越限越多,郭向阳认为,首先是法律法规支撑不力,禁止摩托车上牌无据,电动车是“限”而不是“禁”,其次是检测认定难,对这类车辆车速、车重、输出功率等指标的检测费用昂贵,每辆车的认定需要1100元,交警部门若将所有查扣车辆进行检测,费用需要3个亿。

  “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车重超过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禁止上路”,这是目前深圳限电令的执法依据。记者曾走访多家电动车门店,一位销售电动车的工作人员认为,“禁摩限电”进入困境,部分原因是市场需求,电动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如何监管应明晰化,而非运动式整治。工作人员分析,安全问题主要取决于交通规则的监督性,不取决于时速和重量。此外,“禁摩限电”还与警方执法边界有关。源头管理更处于失控状态。

  现状:越限越多

  “过去电动车、摩托车主要是在原特区外出现,近两年在原特区内,特别是地铁口随处可见。而且是越限越多,越查越多。”郭向阳近日透露, 深圳的“禁摩限电”工作被列为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也是“法治通城”行动十大整治的重点。深圳交警对摩托车电动车违法查处力度空前,今年初至9月30日,全市共查扣涉摩涉电车辆29万辆,拘留3355人。但效果事与愿违,电动车越限越多,高达400万辆,摩托车也有20万辆。目前深圳市电动车已达到400万辆,远远超过3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