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如何“堵住”地下水管的漏洞?

2014年11月06日 14:07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打破砂锅

  每天我们喝的自来水在输送途中有15%被浪费,而丹麦的漏水率仅7%。专家称,如果我国每年减少供水漏失率,积攒下来完全可以抵消跨流域调水的需求量。请关注——如何“堵住”地下水管的漏洞?

  在城市给水管网系统中,每天都有相当数量的自来水从水厂输送到用户的过程中白白损耗掉。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15%—30%,有的甚至超过50%。因此,如何控制水的漏损成为当前供水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日,在无锡召开的中国—丹麦城市水效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丹麦环境部自然署顾问克里斯汀·哈尔德-莫特森称,丹麦漏水率仅7%,首都哥本哈根不到5%,在世界范围处于领先水平。那么,丹麦是怎样做到这个成绩的呢,其中有何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值得借鉴?

  水损现状令人堪忧

  早在上世纪末我国有统计数据显示,依据国外衡量漏失水平的三种主要指标,国内平均漏失量约占供水总量的15.14%,管道漏水占总损失的50%—60%;未售水(水厂生产的水量和售水量的差额)为17.87%;单位管长单位时间的漏水量是发达国家的几倍。专家指出,现如今这种状况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的地方更趋严重。

  造成水损的原因很多,包括给水管网漏水、计量和统计误差、未计量市政用水(绿化、环卫、消防等)、供水企业自用水(管道冲洗、消防排污等)、偷盗水等。

  显然,水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而且也使水企业单位供水成本增高,经济上蒙受损失。

  尤为严重的是,城市地下给水管道的漏水,有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后果:管道长期暗漏,会长期冲刷道路和建筑物的基础,引发道路塌陷和建筑物的跨塌;大量的暗漏会导致管网压力的下降,引发用户对供水服务的投诉;管网失压时,漏点周围污物和细菌有可能通过漏点进入管道内,污染水质。

  技术升级高效防漏

  传统自来水供水系统通常使用高压供水,造成输水管道漏水、渗水,有的地方漏水率高达50%,所以探测出管道漏水点、减少漏失水量成为水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丹麦奥胡斯水务局运营总监迈克尔·罗森伯格·佩德森介绍说,现在丹麦采取一种可以根据实际用水量自动调节水管压力的新型供水系统,对管线压力进行有效管理,分别在白天和夜晚对系统水管水流泄露和爆裂进行监测,避免因小的泄露引发大的事故及损失。

  其中,水泵起着关键作用。丹麦格兰富市政水务全球市场业务发展部经理摩顿·里斯说,为了减少随着压力爆管增加的情况,新型智能需求驱动配水水泵系统(DDD),通过遍布管网的远程压力传感器收集实际需要的压力数据,创建供水和配水模型进行按需配水。用多台泵替代一个泵,改变管道压力,做到在最佳输送点因需泵送。实践证明,通过这种泵的调节,可减少渗漏损失20%、节能20%,以及节约了后续的维修和保养问题。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水科技研发中心主任李胜海指出,丹麦的先进技术及成熟经验很值得借鉴。如果我国每年减少供水漏失率,积攒下来的水量完全可以抵消跨流域调水的需求量。

  管理精细提高水效

  “单凭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在水务管理上精细化,可以大大提升用水效率。有时无须挖出管线,只是对管理体系进行调整,就可低成本的减少水的流失。”丹麦丹华水务总监斯腾·林德伯格说道。

  丹麦对水的管理上下相通,政府对人均用水量采取了非常细致的调查和审计,规定了每个家庭的用水指标,甚至个人用水量,如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用8吨水,每人两吨,具体到洗澡、洗碗、冲刷草坪等项目。然后对各项用水排序、找出浪费的环节。并且,还把管线分成不同区域,安装电表进行监控,保证精确用水。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在首次公布的《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及其方法研究》报告中提出,建议城市政府进一步公布更为具体的供、用水单位实体关于水的生产、消耗的数据信息,如城市内部供水企业、各类工业行业与企业、居民社区、机关单位等的供水量、漏损量、消耗量、产销率等的水耗相关数据,用以辅助评估者识别和诊断出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管理存在的问题。

  价格调控引导节水

  据了解,丹麦自来水的价格较为昂贵,每立方米用水约为8美元、污水处理费4美元。水价看似较高,但反映出供水环节中的实际成本,并且还加强了居民的节水意识,有效抑制水资源的浪费。据丹麦官方计算,居民和企业交纳的水费中至少有一半要用在废水处理和净化上,为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温桂芳介绍说,在全国的水效管理实践中,北京市率先运用了价格机制节水提效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价格改革和调整水价不合理的状况、征收污水处理费等措施,使得供水(用水)总量2001—2011年呈现从高到低逐步缓慢增加的走势,其中,生活用水总量呈逐年小步上升之势,工业用水和农村农业用水呈下降之势,实现零增长;环境用水量则随着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而大幅增加,但用中水代替自来水的比重也随之大幅度提高。这项措施有待在全国复制推广。

  与会专家认为,借鉴国际成熟经验,我国在有效控制供水漏损方面,必须从管网规划设计、管材选型、工程施工、运行管理、漏损探测、计量和营收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供水安全高效凸显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但路还很长,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以及公众的关注、参与和监督。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