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四个倒逼”让河南禹州农村焕然一新

2014年11月21日 14:02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图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河南省禹州市磨街乡玉泉村。 朱冠宇 孙永合供图

  ◆本报记者邵丽华 见习记者刘俊超

  通讯员王俊昌 郭占军

  在河南省禹州市火龙镇东贾村,记者看到身着橘黄色制服的乡村美容师正在清扫着落叶和垃圾。街道干净整洁,两侧绿化树郁郁葱葱,鲜花争奇斗艳。

  然而仅仅一年前,东贾村还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东贾村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只是禹州市综合整治城乡环境的一个缩影。

  实现“四个倒逼”

  广大农村,大街小巷堆柴草,猪羊鸡鸭满街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样的城乡环境状况一直是困扰禹州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禹州对外形象的一大难题,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

  2013年10月,禹州市委、市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载体,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内容,实现“四个倒逼”,达到一举求多效,激活全盘工作的目的。

  一是以整治“堵源头”,倒逼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清洁化生产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环境的影响。

  二是以整治“还旧账”,倒逼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即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同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治山、治水、治矿、绿化等重点工作,努力偿还历史欠账,再现绿水青山的秀美禹州。

  三是以整治“促管理”,倒逼城乡全域管理精细化、常态化。借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做到事有人抓、活有人干、问题有人管,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农村管理常态化,切实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努力达到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目标。

  四是以整治“顺民意”,倒逼干部作风转变。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常态化推进,让基层干部找到工作的抓手,多干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干部赢得民心,进而达到缓和社会情绪、融洽干群关系的效果。

  扮靓美丽乡村

  禹州市改变以前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统筹城乡,全域管理,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整治的成果。在农村积极开展了“三清、三改、三化”活动。“三清”即清理垃圾,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涂乱画,清理污水。“三改”即改厕、改圈、改善庭院环境卫生。“三化”即主要街道两侧、河道两侧、山体周围,按照“三清”的标准和要求,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洁化;并广植花草树木,逐步实现农村环境绿化、美化,为全市广大农村探索农村环境整治的新路子。

  禹州市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市区卫生保洁实行市环卫处和街道办事处分级管理,乡村卫生保洁按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了乡村保洁队伍,第一批180个试点村已配备齐卫生保洁员810名,第二批180个试点村已配备齐卫生保洁员634名,完善了农村垃圾“户投放、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长效机制。

  西南部的乡村把收集的垃圾运到浅井垃圾处理厂成本较高,一些村先行探索了垃圾处理的新路子。特别是文殊镇陈南村,投资6万多元,建立了垃圾分解池,每天把垃圾分成3类,可分解沤粪的积肥,把绿色肥料运到千亩核桃基地。把塑料等可循环利用的废品收集起来卖废品。建筑垃圾、砖头瓦块等,可用来修路垫地、填坑等,做到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除利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管理外,禹州市积极引导各乡镇走市场运作的模式,把卫生保洁工作和街道管理工作承包给保洁公司,由他们招聘人员,划分路段,实行保洁,乡镇政府负责督促检查,有效地解决了乡镇政府在镇区环境综合整治中人员不足问题。

  建立长效机制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禹州市积极探索完善例会制度,解决了有人谋事的问题。禹州市每周由市委副书记范晓东主持召开一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例会,听取各乡镇(办)、各相关部门推进情况汇报,并进行点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次周例会分别放在一个乡镇(办)的先进试点村现场召开,达到了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整体推进的良好效果;每月召开一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点评会,不定期召开现场观摩会、现场办公会,安排工作重点,破解工作难点,着力打造亮点;每季度召开一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通报考评排名情况,点评问题,安排工作,排名末位的要在会上做表态发言,形成了很好的激励机制。

  此外,禹州市探索资金投入机制,在资金运作上,探索了“上级支持、政府统筹、群众自筹、社会赞助”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火龙镇按村自筹经费的30%对行政村予以补贴。有些村每人每月收一元钱,既提高了农民的环境意识,又加强了对保洁员的监督。无梁镇采取企业投资、群众投劳、镇政府补贴办法,既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也改善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实现了村企双赢。

  截至目前,市、乡镇、村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近两亿元。由于市、乡镇财力有限,光靠这两级财政投入不现实,需要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发挥市直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多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另一方面要整合涉农口上的项目资金,由市政府统筹,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倾斜。市财政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把奖补资金同其他资金筹措挂钩,调动各方面筹措资金的积极性,解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不足问题。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