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陕西渭河铁腕治污:距李白所见差几何

2014年11月21日 16:2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陕西渭河眉县段河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生态景观带(2013年10月10日摄)。新华社发(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图)

  据新华社西安11月19日新媒体专电“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李白当年登临终南山,北望渭河清波,感慨不已。在近现代厚重的陕西文学里,渭河被描述为波澜壮阔、秀色宜人。她每年向黄河注入百亿立方米的水量,养育着母亲河。但近年来,少有人愿意歌颂渭河,环境污染让她的水质日渐污浊、沿河脏水横流,垃圾汇入黄河。
  “依法治理生态,就从渭河开始!”2012年,陕西向全社会郑重承诺:启动史上最大规模的渭河治理工程,启用最为严厉的立法、执法手段,三年让渭河除污见清。
  法治承诺“大限”将至,“铁腕治污”效果几何?新华社“法治中国”西线调研小分队记者近日沿渭河走访,实地调查治理效果。

不堪回首:母亲河成为“污水道”

  “泾渭分明,是指渭河水中泥沙多,不是说水发臭,更不能成为污染的理由。当时一些河段水都染成黑色了,不治理就是造孽。”咸阳市民谢元老人激动地诉说。
  渭河,虽然流域只限于甘肃、陕西,但她孕育中华文明史的伟绩足以让每个中国人骄傲。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渭河两岸盛景不再:采沙泛滥让河滩千疮百孔,工业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生态功能基本消失。渭河成为关中地区污染排放的“下水道”。
  “开始时水质变脏只能灌溉,后来鱼虾稀少甚至绝迹,再后来滚滚黑水不时泛起白色泡沫,百米之外恶臭扑鼻,一些附近村民被熏得头痛不止。”谈起当年的污染状况,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党德才说。
  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渭河河水水量锐减到30亿至40亿立方米,甚至出现过断流。水脏、水臭成为渭河的主要特征。2011年的污染报告显示:渭河水质综合评价为重度污染,干流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69.2%。

严格执法:渭河污染源被贴罚单

  “现在的渭河,波光粼粼、河水变清,河畔绿树成荫,公园景色宜人,徜徉在滨河大道悠然自得……”现在,沿渭河一路下行走访,沿岸群众向记者表达着对渭河生态重大变化的喜悦。
  “回首三年治理,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关键就是能不能下决心真正实施法治”。陕西省环保厅厅长王成文说,保护渭河有多部法律可依,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在省级层面有《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还新颁布了《渭河流域管理条例》。问题是,这些法律在过去没有真正严格执行。
  治污之初,陕西省委、省政府和人大、政协等多个部门派出调研组明察暗访,摸清了渭河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生产排放的氨氮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和生态水不足等三方面因素,加之部分河道年久失修,丰水年灾情发生,污水四溢。
  党德才介绍,综合治理首抓《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执行,清理和加固河道,打击非法采砂和私挖乱采,治住灾情,然后将重点“战役”转向生态建设方面。
  陕西省将治污重点指向污染最严重的渭河干流流域,在2010年对沿线西安、咸阳、宝鸡三市开出了380万元的生态“罚单”。一年后,三市又因污染超标,再次被罚8900万元。副省长担任渭河综治委办公室主任,协调、监督各执法部门严格执法。无论政府、企业和个人,只要违反渭河生态保护法律、继续排污,都将受到严厉惩处。污染补偿金则全部投入渭河治理之中。
  “巨额罚款是严格执法的信号。”华阴县环保局局长左晓华说。这些年,生态执法从未如此严格,沿线地方、企业一见动了真格,算起了经济账,开始重视污染源的治理,纷纷关停、整改排放超标企业。宝鸡市将治污项目列入市县目标责任书;咸阳市给每个治理项目打分;渭南市采取现场督办、新闻曝光、亮黄牌等措施管控污染源。截至今年上半年,列入治理的225个污染治理项目,已经完成了209个;重污染河段地市自查污染治理项目80多个。
  在严格执法同时,陕西还加强制度建设,制定规范标准,明确生态考核。设立环保考核指标,才能降低“GDP冲动”。陕西省按年度对渭河流域五市一区治理工作进行考核,与经济指标一样兑现奖惩。

清水之愿:依法治污任重道远

  曾经污浊不堪的渭河正逐渐变清。2013年的数据显示,其干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较2012年下降24.3%,氨氮下降11.3%;干流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11年的69.2%,下降到2013年的35.7%,水质综合评价由重度污染改善为中度污染。多年不见的白鹭、野鸭也重回渭河之滨。
  治理成果只是初步的。最新的渭河环评报告显示,河水变清的目标仍任重道远。干流中游水质仍然较差、枯水期水质超标、氨氮超标严重等问题依旧没有明显改观。
  在采访中,环保和水利部门的干部不约而同表达这样一个担忧:“致污”容易“治污”难。依法治理渭河三年的“攻坚战”到期后,哪个部门牵头继续治理,谁来监督再蹈污染覆辙?不科学的政绩观、财富观、生活习惯与渭河的“清水之梦”矛盾,还在激烈博弈着,唯一的期盼就是法治的弦不能松懈。(参与采写记者:崔峰、陈晨、宋玉萌、白靖利、陈钢、都红刚、刘彤)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