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治理大气污染需强化责任意识

2014年11月24日 14:5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郝平

  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全面实施,一大批大气治理工程得到落实,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二是空气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综合污染指数、污染物浓度、重污染天数等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目前,在行政层面,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视程度达到空前高度,主要领导亲自抓,指挥调度,决策部署,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层面,建设完善治污工程,清洁生产,减少排放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从被动治污向主动治污的意识转变初步显现。在社会公众层面,对大气污染的危害,对每个公民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如何从自身做起,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都有了清楚的认识,很多人主动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中来。总体而言,社会各层面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思想认识趋于一致,合力治理大气污染、共同改善空气质量的氛围已然形成。

  但随着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推向深入,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治理过程中空气质量不稳定,容易对大气污染防治信心产生影响;二是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容易出现懈怠思想;三是大量人财物等的投入,容易对大气污染防治是否值得产生疑惑;四是雾霾产生与气候条件关联度极高,容易滋生治理大气需老天帮忙的想法。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强化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大气污染防治的广泛宣传。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明确指出,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PM10、PM2.5为特征的污染物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需要通过不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让社会各界都充分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体现了中央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的坚定决心。

  二是树立大气污染治理的坚定信心。《行动计划》提出的5年目标是经过5年努力,使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这个目标是综合考虑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同时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的科学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从京津冀地区公布的数据来看,2013年下半年空气质量明显好于上半年,2014年的空气质量明显好于2013年同期。数据表明,《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虽然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期间出现了一些反复,但空气质量在向好的趋势发展,而且改善的幅度超过了年度计划目标。

  三是引领大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彻底解决。治理大气污染任务重、难度大,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必须从思想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有丝毫的放松与懈怠。大气污染治理涉及多个领域,要治理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重点企业污染、治理重点地区污染、治理汽车尾气污染、治理面源污染等各类污染;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生产力布局和能源结构,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要引导全社会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树立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社会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减少排放。

  四是强化全社会的大气污染防治意识。从现实来看,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系列环境问题中,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力量。此外,相对于大气污染,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既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因此,必须坚持防治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在全社会树立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全社会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是每一个社会阶层、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公民的神圣使命,激发每个公民的热情,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奋斗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