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生态城打造绿色发展样本

2014年11月24日 15:04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获批,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日前,国家发改委和天津市政府首次正式对《实施方案》做出说明。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生态城将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和绿色思想文化的策源地。

  生态城的示范意义何在?从2008年正式开工以来至今,生态城是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的,以及今后又将开展哪些工作?本报记者走访了天津生态城,并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编者

  回 溯

  盐碱荒地上崛起城市绿洲

  ◆本报记者刘晓星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战略合作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区。200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合作之初,两国政府签订的规划面积是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5万人,预期用10年~15年的时间基本建设完成。

  经过6年的开发建设,昔日的盐碱荒地蜕变成绿意盎然的城市绿洲,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住宅小区景观怡人,商业与产业活动也相继启动。

  从天津城市中心一路向东,经过彩虹大桥,就到了位于滨海新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6年前,这里是成片的盐碱荒地,如今8平方公里起步区绿意盎然,一栋栋绿色建筑拔地而起。花草相间的生态城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原来就是水质恶化、盐碱覆盖的苍凉荒滩。

  中新生态城管委会副主任崔广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内的污水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面积约2.56公里。近40年来,污水库一直接纳周边地区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水质严重恶化,生态功能完全丧失。当时参与治理论证的国外专家预言,不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根本不可能让如此污染严重的脏水污垢“脱胎换骨”,而且不耗资数亿元难见成效。

  中新生态城的建设者却创造了奇迹,经过3年的治理,在2011年7月彻底完成治污目标,共治理污水215万立方米,底泥385万立方米,并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标准与核心技术,达到国际污染场地治理的领先水平。

  生态城是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建设的,是由1/3的盐碱荒滩、1/3的废弃盐田,还有1/3被污染的水面构成的。如今盐碱荒地变了样,积存40多年工业污染的污水库变成了清净湖,盐碱荒滩上有了310多成平方米的绿化景观,探索了一条综合开发利用盐碱荒滩的路径。

  污水治理重建生态只是一个局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是生态城打造的三大亮点。目前,已经建设了560万平方米的生态住宅、公共建筑、商业设施、产业园区,绿色建筑比例保持100﹪,绿色建筑建设规模占天津市的50﹪左右。

  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介绍说,经过6年的开发建设,生态城既在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公共设施、产业园区、生态住宅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打造了一系列“看得见的生态”,也在制度、政策、技术、标准、指标方面大胆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看不见的生态”。目前,中新生态城确立了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指标引领下的城市建设路径;初步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形成以文化产业、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金融服务为主导的绿色产业聚集态势;全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全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利用形成规模,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建立了中新合作、政企分开、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管理新模式。

  此外,中新天津生态城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立了规范化、标准化的“生态小区——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模式,并且在城市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所有住宅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绝大部分公共建筑采用地热制冷和制热,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0%以上;构建雨水、再生水、淡化海水为主的非传统水资源利用体系,非传统水利用量超过了30%。同时,生态城的垃圾实行了100%的分类,餐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也达到了100%。

  思考

  绿色发展示范区何以花落天津?

  凸显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

  ◆本报记者刘晓星

  当初,将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放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一片盐碱荒滩,是要凸显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中新天津生态城升级为建设国家首个绿色发展示范区,同样意义重大。那么,天津生态城是否具备了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呢?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把天津生态城作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主要有4个方面的考虑:第一,生态城的发展理念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完全契合。生态城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区,中新两国政府确定合作建设天津生态城的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就是要把生态城区建设成为“人与人和谐共处、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一个生态城区,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样板。这个使命跟发改委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城区搞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完全一致。

  第二,生态城的选址是在一片荒滩盐碱地上,如果在这个盐碱地上能够建一座新城,而且这个新城是能够体现绿色、低碳及循环发展,能够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在这样的城区搞这样的示范有很大的典型意义。如果在这个地区能够建成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其他地区建设一个绿色发展的城市或者城区,应该更能够做到。

  第三,生态城从规划开始,就体现了绿色发展的要求,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生态城从2008年开始规划建设,从理念到整个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产业规划、社区设置建设等,都完全体现了绿色低碳的理念。它的建筑完全是绿色建筑,采用了各种各样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也是绿色的,社区的建设完全体现了生态环保的要求。应该说生态城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搞绿色发展示范区是有基础的,而且发展得会更快一些。

  第四,生态城具有比较广泛国际影响力。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已经授予了生态城“全球绿色城市”的称号,把生态城作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这么一个国家间合作的平台,利用它开展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拓展中国与国际上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面的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正如解振华所言,在中国搞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先例可寻,就像天津生态城搞绿色发展示范区一样,一定要搞试点。所以,国家发改委和6个部门联合开展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确定了57个城市和地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并将30多项制度落实到先行示范区。搞这些示范区主要目的是,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从体制机制上、政策上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展 望

  绿色发展示范区有哪些创新举措?

  ◆本报记者刘晓星

  国务院批复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六大任务、120余项具体工作,包括优化城市布局、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积极培育绿色文化等。

  设置指标体系,为国家探索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为了科学评价城市的绿色发展,中新生态城设置了一套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活方式4个方面28个指标。

  解振华表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化、城市建设绿色化智能化、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培育绿色文化是搞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主要着力点,也是未来想在全国推广的6个重要方面,生态城绿色发展评价体系,会为国家探索绿色发展的评价提供依据和标准。此外,通过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建立一套保障绿色发展的制度,能够确保绿色发展在我们中国普遍地进行推广。这是在天津生态城搞绿色发展示范区的主要目的。

  构建绿色城市体制机制,突破政策法规障碍

  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将构建一套宜居、低碳、绿色的城市体制,其中就包括绿色的交通体系。这是一套快、中、慢相结合的智能交通系统,城区内和城区外交通顺畅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实现“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所有的公交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而且,生态城的居民可以享受免费的自行车交通服务体系。

  在这种绿色硬件的背后,生态城还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生态城引导居民节约消费、适度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绿色出行的比例达到90%。

  《实施方案》还专辟一章,强调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要求生态城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突破政策法规障碍,积累经验,为推动全国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要求率先建立绿色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产业发展的促进机制、强化资源环境管理、完善城市管理模式、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机制等。

  合理配置各类资源,赋予生态城配套政策措施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主任徐大彤介绍说,未来,在社区层面,中新生态城的居民在500米半径之内,就可以解决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的问题,以及购物、就医等问题。他说,“生态城是由一个个生态细胞构成的,400米乘400米的街区组成一个生态细胞,四五个生态细胞构成了一个生态社区,四五个生态社区形成了一个生态片区,整个生态城就是5个生态片区构成”。

  天津市委常委袁桐利介绍,目前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经成为较成熟的社区,绿色产业初具规模,公共配套也渐成体系,就业居住在那里的人口已经突破两万人。

  在配套政策方面,《实施方案》围绕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需要,赋予生态城产业、财税、金融、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等领域的18项配套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绿色建筑产业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赋予节能环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抵扣所得税政策,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支持建设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生态城健康服务业。

  “生态城的建设是开创性、探索性的一项事业,没有很多的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将更多的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放在天津生态城先行先试,形成推进生态城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中新合作的平台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体系,打造宜居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创建新的体制机制。”袁桐利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