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水利投资盛宴:让民资有利可图

2014年12月01日 11:4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0)

    近期,我国水利行业利好不断。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即将出台。根据此前环保部及相关人士的表态,“水十条”总投资需求预计超过2万亿元,工业污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的提标改造将是重点内容,高性能膜技术将成为重点推介技术之一。

  据业内人士透露,制订“水十条”的思路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是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比较好的水体水质,保证水质不下降、不退化;另一头是针对已经严重污染的劣类水体,尤其是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的黑臭水体,下决心治理好,大幅减少甚至消灭掉。通过这两头来带动中间一般水体的水污染防治。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表示,目前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的竞争是低水平的,“水十条”引领的将是纵深投资的新机会。

  在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视察水利部时就已表示,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光靠政府,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PPP、BOT、TOT等投融资模式,更多调动社会资金的力量。要用改革破解千年“治水”难题。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利用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的时机,按照国务院部署,加快建设关系全局、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特别是要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重大调水工程、大型水库和节水灌溉骨干渠网,有效解决区域性缺水。在建项目要抓紧建设,具备条件的要尽快开工,正在论证的要加快前期工作,对经济增长形成持续拉动力。水利建设要通过深化改革,更多运用市场机制。敞开大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推行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等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机制,让民间资本在水利建设运营领域尝到甜头、大显身手。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用改革的红利促进水利事业发展。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但水利发展却是其中的制约因素。在我国当前经济下行,稳增长着力点难寻,而过去一直以投资带动发展的趋势又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投资水利不会导致生产过剩,反而能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的水利建设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期更多的水利工程将批准建设,更多的方式、方法将被运用。如何运用国家投资带动民间资本跟进投入,如何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水利,让民间资本在水利建设中有利可图,是政策设计的一个创新点,也是难点。”黎友焕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资本都需要获利,而水价的定价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水价的定价市场应该放开,或者说有所松动,给民资更多盈利空间,市场才能活跃起来。

  对于水利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郑风田认为,在污水治理方面民资介入的空间很小,因为污水设备和污水处理一般都由政府投资,由于看不到回报,企业往往都没有动力投资。而在一般的农田灌溉用水和城市自来水供应方面,民资介入的可能性也不大。在发电用水和地下水方面可以让民资介入,但也需给民资一定的盈利空间,发挥民资积极性。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