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境风险让你的投资不保险?

2014年12月16日 14:5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近年来,一批多次超标违规排放的重化工上市公司已成为雾霾风险源。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陈媛媛

  只有不利因素影响到手上股票的价格,投资者才会真正关注。这是投资者的市场逻辑。

  投资人关注哪些信息?环保在投资人心中占多大比重?哪些环境风险才能为投资人看重?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投资人唯利是图的市场逻辑?

  近日,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绿色江南、绿色潇湘共同发布的绿色证券Ⅱ期报告,清晰地展示了上市公司违规超标排放废气为雾霾产生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在雾霾治理过程中上市公司所能发挥的作用?

  风险,早已存在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大多是比较优秀的企业,理应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比行业内其他公司做得好很多。但是,在当前业绩为王的时代,上市公司过分关注自身经营情况,从而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成为一个“盲点”,有些公司在环保方面甚至污点斑斑。

  中化镇江焦化有限公司是中化国际的一家下属企业,1月~6月股东的净利润就达到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2013年年报显示,中化国际从联营企业中化镇江焦化有限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得了1600余万元的现金红利。这家上市公司下属企业污染物多次超标排放,成为当地百姓频频投诉的对象。

  建滔化工2014年中期业绩显示,这家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达到了14个亿港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建滔化工(00148.HK)下属企业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出现恶意偷排、超排、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等多种严重违法行为。今年4月29日,建滔(河北)焦化被邢台环保局判罚245万元,为当地环境执法史上最高的罚款。建滔焦化因涉嫌改动数据企图逃过监管,相关负责人也被刑事拘留。

  打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国空气污染地图”数据库,公众可以发现,近四成的上市公司存在环境违规记录,一批多次违规超标的火电、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重化工企业的排放量在工业排放中间占有绝对大的比重,成为雾霾的污染源。

  “如此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危害,正促使政府和社会各界行动起来,环境执法和社会监督正在强化,废气排放大户的上市公司压力将会增加。”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上市公司的环境违规行为对投资者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民间环保组织在空气污染地图数据库中发现,雾霾重灾区的重化工企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情况和当地的PM2.5的曲线存在紧密关联。“在雾霾非常严重的天气条件下,这些企业的排放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很高。”马军说。

  即将于2015 年1月1日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写入了按日计罚等强力措施。针对在线监测数据反复超标,民间环保组织尝试测算了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600229.SH)、株洲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36.SH)、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997.SH)下属关联方违规可能产生的按日计罚金额,发现其有可能显著减少相关企业的收益。

  随着环境信息公开的扩展,也意味着屡屡超标违规的排污大户,其既有和新建的项目都有可能面临当地社区的“邻避”抵制。近期华电集团在湖南省平江县建设大型火电厂的项目因当地民众集体反对而被停止。

  污染源信息实时公开,当这些信息在社交媒体微博、微信上传播,便形成了微举报等社会监督方式,其力量巨大。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市开始回应公众运用在线监测污染地图手机应用进行的微举报,超过200家以上的企业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说明,多家企业提出了整改方案,甚至是时间表,让企业污染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这些屡屡超标的上市公司必须感受到风险,才能够在法治的基础上去激发雾霾上市企业减排动力。”马军认为,需要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行业协会、民间团体以及基金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合力推动,提高市场透明度,社会责任投资市场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结果,上市公司并不关心

  民间环保组织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批废气排放严重的上市公司未对回应雾霾质疑做好准备。

  在民间环保组织沟通的34家企业中,多数公司未对其严重废气排放的问题做出实质回复,仅有3家做出了正面回应。而一家位于雾霾影响严重地区的钢铁上市公司甚至明确拒绝回应对其超标排放的质疑,称“雾霾问题对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

  上市公司有漂亮的盈利数据,为什么连最基本的环境治理或者环境排放标准都没有办法达到,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

  谁能撬动上市公司?“不是股市小散户,而是机构投资人。”商道纵横咨询公司负责人郭培源认为。

  那么,机构投资人都关心上市公司的哪些信息呢?“机构投资人十分关注风险,关注市场。”郭培源说,在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人关注预期收益。预期由很多复杂的因素形成,民间环保组织可以通过推动市场改变预期,影响股票价格,进而改变机构投资人的决策。

  国外有很多成功案例。在2005年,美国德克萨斯州德州电力公司为了满足对社会产能的需求,宣布建设11座火力发电站,遭到美国环保基金会强烈反对。他们游说政界和商界,让执政者和机构投资人意识到,在社会关注气候变化和新能源的背景下,新建11个火力发电站,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环境风险。结果,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这家公司的股价下降了20%,导致其被私募基金收购,不得不更名换姓。“从这一个案可以看出,民间环保组织有能力、有可能跟机构投资人对话。”郭培源说。

  近年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多家民间环保组织盯住上市公司的环境表现,试图撬动这种市场逻辑。

  民间环保组织积极运用绿色消费、绿色供应链推动中小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功地推动了苹果等一批品牌公司绿化供应链。

  而一些能源原材料企业则是大型的废气排放源,由于他们在供应链的源头,民间环保组织需要从投资的角度推进其履行环境责任。然而,改变投资人黑色投资,推动他们转向责任投资、绿色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0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对外披露,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企业中共有175家存在环境违规记录。按照香港证券交易所规定,必须影响10%的利润,才会对上市公司做出风险提示。民间环保组织公布环境信息显然没有直接对这些上市企业构成重大营收风险,未能收到预期效果。

  2013年,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发布绿色证券首期报告,17家水泥为主的上市公司共存在170多条严重超标的环境监管记录,以社会督促,促进上市公司大规模减排。虽然有部分企业对此做出回应,但是无法改变投资者的市场逻辑。

  未来,如何做到责任投资?

  未来,民间环保组织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变唯利是图的市场逻辑?

  报告提出,屡屡超标排放的上市公司只有感受到风险,才会激发出规模减排的动力,通过优胜劣汰,解决相关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报告建议环境主管部门加强执法,同时继续扩大信息公开,以社会监督促进按日计罚等强力措施的落实。

  同时,报告指出,面对公众治理雾霾的迫切要求和政府日益扩大的信息公开,仍旧消极麻木的排放大户不但自身难以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将形成真实的投资风险。报告建议,上市公司认清严峻的雾霾形势,从环境守法迈向规模减排。报告也建议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排放状况和应对能力,规避雾霾风险,并通过责任投资推动中国的雾霾治理。

  目前,一些基金公司已开始运用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开发污染地图数据库,规避投资风险。

  不少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环境表现,希望了解更多有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信息。但是,如何回答让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颇为纠结。“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属于责任投资,或者说只是责任投资中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关心盈利情况,即是环保的不良表现到底对他们构不构成威胁。”

  面对这些投资者的问题,工作人员不得不实事求是地说,违法成本还低于守法的成本。“司法体制上尚不健全,环境诉讼这道大门依然没有打开,投资者不太担心司法追究他们的责任,而是放心大胆地投向这些严重污染的企业。”马军无奈地说。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