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生态金融谁来撬动?

2014年12月29日 11:32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参与互动(0)

  赵华林,现任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2005年6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巡视员;2008年8月任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司长;2010年12月任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司长。

  发展生态金融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环保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深化,是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和提高环境保护效率的基础支撑。我们想知道,生态金融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发展生态金融需要哪些条件?如何有效推动生态金融发展?

  对话人 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

  采访人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

  生态金融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在经济行为和环境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发挥金融的直接撬动作用。

  中国环境报:为什么要提出生态金融这一概念?生态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赵华林: 生态金融是金融产品与市场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体现,通过创新传统金融手段,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目标,本质是生态环境权的价值的跨时空交易,也就是生态期权,具有动态性、长期性、人本性、创新性等特征。

  传统的环保工作也依靠市场调节的经济激励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如排污收费、环境税等,较多强化管理的末端。而生态金融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通过合理的资金配置来达成生态环境目标和规避风险,强调市场的主导性并重视效益。生态金融关切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及长远发展,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因此,生态金融是传统金融的一种创新模式,有别于传统金融以盈利为核心。生态金融需要在参与主体、运作环境、人才培养、资源成果等方面进行创新。不仅要通过金融手段实现经济利益,同时更强调实现优化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中国环境报:生态金融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

  赵华林:与传统的金融业务运营模式一样,生态金融业务也主要依托于银行、证券和基金等业务部门,并以这些部门为载体开展交易活动,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生态金融产品包括排污许可证交易、环境类公司股票、环境投资基金、环境保险等。生态金融通过金融资金流量和投向的调节,在经济行为和环境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发挥金融的直接撬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是资源配置功能。生态金融的决策是基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分析,实现资源分配的最佳效果。通过金融资源对产业和企业的选择,对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发挥引导、淘汰的作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如绿色信贷限制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资金从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行业投入到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二是风险控制功能。规避风险是金融企业的基本行为。通过对生态环境风险的识别、预测、评估和管理,实现金融企业和项目的环境风险最低化。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恰好是生态环境风险最低的经济发展形式。因此,生态金融为金融机构创造了新的绿色商机,降低了经营风险,提高了可持续竞争力。

  三是行为引导功能。通过金融机构的准入管理和信用等级划分,促进企业加大环保技术创新的力度,转变资金流向,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发展生态金融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保护手段创新,解决环保投入不足。

  中国环境报:从国内外实践情况看,您认为发展生态金融需要哪些条件?

  赵华林: 国际上生态金融实践的探索相对较早。1974年,前西德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生态金融运行机制与产品形式较为丰富,有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环境基金和生物多样性基金、债务环境交换机制、森林证券化机制、气候衍生产品、自然灾害证券、绿色投资基金、碳基金和CDM机制、排污交易及由其所衍生的期权等。

  国内方面,随着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政策的相继出台,生态金融体系开始形成。环境保护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加强宏观信贷政策指导,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一些违反国家环保政策、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项目,在申请信贷支持时,因不符合绿色信贷的要求被坚决否决。

  从生态金融产品发展阶段来看,分为法规驱动型、项目引导型、产品设计型和复合创新型等几个阶段。生态金融早期的形式,如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均属于金融机构或相关企业为规避因环保政策法规或环境污染事故等带来的经营风险,在特定法规驱动下,进行生态金融探索,属于法规驱动型;碳金融、生物多样性基金等,是为引导资金进入某一特定环保领域而设计的生态金融创新,属于项目引导型;随着对生态金融产品需求的增加,金融机构开始探索设计流动性更强、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产品,与法规驱动型、项目引导型注重通过市场机制促进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初衷和落脚点稍有区别,后续产品设计型和复合创新型更加注重将生态与环境资产资源化、证券化,更加注重生态金融的市场与盈利属性,属于生态金融的较为高端形式。

  生态金融体系的建设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受限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与政策限制等原因,与国际上已有实践相比,呈现产品品种较少、产品形式单一初级、交易不够活跃等问题。

  中国环境报: 发展生态金融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赵华林:发展生态金融的重要意义可以从5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发展生态金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绿色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三大重点优先领域。随着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消耗、排放等方面的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生态金融通过注重环境承载能力,把握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可以促进提高其生态价值,使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得更好、质量更高。当前急需解决的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土壤的治理修复问题等,这就需要生态金融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发展生态金融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的积累,带来了严峻的生态环境考验。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生态金融的创新和衍生,能够加深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的进入程度,加快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的周转速度,放大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在发展中的比重份额,推动环境保护深度融入。

  第三,发展生态金融是促进环境保护手段创新的内在要求。发展生态金融意味着用市场机制来解决环境问题,要从履行社会责任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力度,让金融在推动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实现低碳绿色经济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推动技术改造和引进,加快技术创新,从根本上降低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绿色发展。生态金融的大发展,更多资金进入生态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环境保护市场化改革的标志。

  第四,发展生态金融是解决环保投入不足的有效途径。资金需求量大、资金筹措难是一大难题。当前,我国环保投资主要靠国家靠财政,或者靠行政手段强制,政府是最大的投资主体,投资目标是追求环境和社会效益,投资过程没有建立投入产出和成本效益核算机制,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成本偏高、效率低下。生态金融能够从根本上克服这个瓶颈,激励大量资金进入环保领域,导致更多生态产品的产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

  第五,发展生态金融是扩大我国发展空间的重大任务。以生态金融为核心的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和发展,将促进我国环保事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通过推进生态金融,把治污减排的责任主体交还给市场,可有效地化解环保领域的国际压力。优化金融生态可以促使我国金融业引领国际金融规则,创设一个追求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优组合的新国际金融规则,是我国金融业为工业化程度不高而急于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摸索出的一条基于环境污染源头控制的新工具和新规则。

  如何有效推动生态金融发展?

  ■推进生态环境产权明晰与资产化,完善生态金融市场机制与运行模式。

  中国环境报:推动生态金融发展,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保领域,当前应做好哪些基础性工作?

  赵华林:推动和深化生态金融发展,需要遵循“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总体原则。具体来讲,“需求牵引”是指要围绕着力解决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的总体需求与阶段性需求顺次推进;“重点跨越”是指优先解决制约生态金融深化与拓展的若干基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支撑发展”是指在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着力优化金融生态和推动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引领未来”是指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与适度的超前性。

  环境的公共物品性质和金融的市场性质共同决定了发展生态金融的基本路径是:明晰生态环境权、建立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创造性作用。

  明晰生态环境权,是发展生态金融的出发点。生态环境权的明确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首先,生态环境权不同于其他权利,基本形式上可以是一种排污的权利。排放权利的大小,应该以能否造成污染为标准。这种权利内容是动态的,需要不断调整。其次,权利持有人如有过度排放行为,必须施以外部的监管,以免权利滥用,还要辅之以环境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集合政府和公众的力量对权利加以制约。

  建立交易市场,是发展生态金融的主要平台。生态环境权本身相当复杂,容易导致市场交易不活跃或人们对未来难以预期。政府的干预或直接参与能够活跃市场,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我国还有许多重要的污染物排放未进入市场交易,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排放权交易的覆盖范围、活跃度与运行质量。

  充分发挥市场的创造性作用,是发展生态金融的应有之义。生态环境权交易市场活跃,与之相关的期货、债券市场及间接金融,如银行信贷与商业保险就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生态金融政策的要点不应是通过补贴提高环境投资的收益,而是通过提供信息或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强化环境监管等手段促进生态金融风险的控制。

  中国环境报:下一步应从哪些方面推动生态金融发展?

  赵华林:发展生态金融已经成为当前环保工作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为此,我们在深入思考、系统规划、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推进方案,也就是生态金融实施的路线图。

  第一,推进生态环境产权明晰与资产化。要对污染排放权利和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权利进行界定,奠定市场机制运行的产权制度基础。要做好自然资源资产分布与数量调查、账户平衡等工作,并对各项自然资源资产结合其生态服务功能特性进行价值评估。

  第二,加强生态金融的顶层设计。要加强生态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生态金融管理与监督体制。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为生态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有关各方积极参与生态金融,激发市场潜力和活力。

  第三,完善生态金融市场机制与运行模式。要扩大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充分调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鼓励其深度介入生态金融业务,构建平衡发展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要加快生态中介机构的发展,鼓励生态信用评级机构积极从事生态项目开发咨询、投融资服务、资产管理等。

  第四,大胆创新、不断丰富生态金融产品。加强生态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把生态作为理财期权,创新各种金融衍生品,探索复合型供应链融资、利用预期收益质押贷款等,构建生态金融衍生产品体系,打通金融的生态通道。针对绿色信贷中抵押品不足的问题,探索生态环境权质押融资贷款,允许低碳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出口退税质押、碳排放权质押等。建立国家环保政府引导型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探索生态众筹,延伸环保投融资平台。开展排污权、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第三方治理协议质(抵)押贷款。

  第五,营造有利于发展生态金融的社会环境。树立绿色金融理念,深化对金融业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发展内在统一关系的认识,切实将生态金融作为重要的长期发展战略。向社会和公众广泛宣传生态金融的积极作用、政策法规和优惠措施,使广大公众和企业接受并参与到生态金融中,扩大生态金融的影响力。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