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蓝天净水的目标有多远?

2015年01月07日 16:59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前进。

  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就会迅速上升。然而,雾霾天气、水体污染、土壤侵蚀,诸多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百姓的一块“心病”,也是困扰政府的难题。蓝天净水的目标还有多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源环境约束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因此,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如何实现蓝天净水的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指出,一方面,要尽快集中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对百姓生活影响较大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从制度入手,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

  去年11月初北京APEC会议期间,为确保首都大气质量,京津冀鲁等步调一致、联防联控,启动最高级别减排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据环保部统计,2014年11月1日至12日,北京市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

  会议之后,人们期盼留住“APEC蓝”。对此专家表示,“APEC蓝”一方面为我国治理雾霾增添了信心,另一方面说明,要想“APEC蓝”永驻,必须更大力度地联防联控。“要想环境质量整体改善,必须通过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区域一体化的措施,从更大的范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管理和人力资源配备,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统筹环境保护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说。

  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发展不是盲目的,更要提质增效,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要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牺牲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

  同时,要构建保护生态环境长效机制,如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大力发展环保市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充分发挥环境法治的规范保障作用;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紧编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此间专家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新常态下的“八个更加注重”中,其中之一就是“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在部署今年经济工作时,“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重点之一。只要措施得力、制度安排合理,蓝天净水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齐中熙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