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头绪理不清?

2015年01月27日 11:00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

需求、能力和负责人重视是影响一个区域垃圾处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县级填埋场建设规划和容量的主要设计依据是所在县城城区的垃圾产生量,当把县城下设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理时,就会导致填埋场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需求

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很多地区规范建设的填埋场不能规范运行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张聪

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因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因此存在随意倾倒、难以收集处理等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垃圾治理的专业技术及资金投入,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我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住建部于2014年11月在全国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可持续的固体废物管理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等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区间处理率差距大,六成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处理,治理需求、能力和负责人重视是影响一个区域垃圾处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各级财政用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投入逐年增多,平均每年增加20%。然而,由于各地区财政资金投入不同,处理比例差异很大。如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比例达到50%以上,但是终端处理只达到35%;而西部地区收运率不足四成,处理率差不多只有两成。

对大量数据进行比对之后,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益认为,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基本可以概括为“四六六”,即四成农村没有收集垃圾,六成农村垃圾没有得到处理,六成行政村没有处理垃圾。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何品晶对在各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人口密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垃圾治理需求,人均GDP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治理能力(处理生活垃圾是需要花钱的),他认为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了所在区域的垃圾处理水平。

“但这又非决定性因素。在地方领导和公众对垃圾治理工作重视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江西、福建等地方,尽管人口密度、人均GDP不高,但是垃圾治理水平相对也较高。”何品晶总结道:“需求、能力和负责人重视是影响一个区域垃圾处理水平的主要因素。”

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时要全面考虑经济指标,人口密度大于400人/km2、运输距离小于30km的县区比较适合集中处理

目前农村垃圾处理主流模式之一是全集中处理模式,即通过村镇收集、运输、转运网络把农村生活垃圾纳入县级行政区统一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便于获得处理终端的规模效应,这一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县域面积不大的地方。

据了解,很多省市住建部门在开展建设规划时,也都是把中转站、收集站规划到镇里,甚至在几个镇集中规划建立一个中转站、收集站点。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县级城市的垃圾终端处理依然是填埋,填埋场建设规划和容量的主要设计依据是所在县城城区的垃圾产生量。所以,当把县城下设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起来运送到填埋场进行处理时,就会导致填埋场处理能力跟不上处理需求。对此,何品晶认为集中处理模式是缺乏可持续性的。

“回想二三十年前,我国把城市生活垃圾运到农村、近郊进行集中处理,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把农村垃圾通过村收集、乡镇运输、县集中处理的方式,运到了城镇。当前的这种处理模式,无论是从长效性还是可持续性来看,都是不可行的。”张益说。

应该如何衡量集中处理模式中的集中度呢?何品晶认为,第一个考虑因素是处理成本不同,通常来说集中处理的成本要比分散处理低一些。从规模效应这个角度来说,把废物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是有合理性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决定了收集成本和人均垃圾产量。“如果把上述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简单估算后会发现,人口密度大于400人/km2、运输距离小于30km的县区比较适合集中处理。”何品晶说。

目前,大部分地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主要是依靠政府,但是,也有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主要依靠市场来进行推动的,如上海、山东、四川和北京等地。张益认为,这种市场化推动模式可称之为新型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一旦建立这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市场化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卫中心总工程师刘晶昊则认为,选择农村垃圾处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综合考虑当地地域范围、人口分布、垃圾量、交通情况等因素。模式选择时应做全面的经济指标测算,不仅要考虑建设投资,也要考虑运行成本。

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差别,现有处理终端缺乏适用工艺技术,建议对垃圾进行预处理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工艺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而因为集中处理模式便于获得处理终端的规模效应,所以其终端处理工艺一般为卫生填埋和焚烧,无害化达标率较高。

然而实践中,由于各地经济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很多地区规范建设的填埋场不能规范运行。而且,由于堆肥存在时间长、无害化程度达不到县级城市标准等问题,导致小型堆肥厂并没有广泛被采用。

鉴于可以缩短堆肥时间和控制堆肥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把生活垃圾放置在反应器内部进行处理,生化处理机在市场上得以产生和发展。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短时间内高强度的处理方式是否能持久稳定,产品能否长时间堆放。”何品晶提出疑虑。

据何品晶介绍,当前,我国厌氧消化技术还鲜有成功实例,更别说应用到村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国外已有成熟的厌氧消化技术,如在意大利北部的农村地区,把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组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污水里的污泥和生活垃圾放在一起进行处理,好处就是可以相互依托,沼液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将沼渣和分拣出来的废物进行填埋。

然而,这种处理方式一般规模不大,而且还存在技术门槛不低、成本比较高(高于焚烧和填埋)、占地面积较大等问题。这种技术能否在中国农村地区适用,也是业内专家思考的一个问题。

有专家建议,在收集过程中可以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减量化效果。而且,预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稳定化程度相对较高,应该是适合镇区使用的。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起到一个物料转化作用。对生活垃圾进行预处理之后,如果还需要集中处理,就可以转至县级焚烧场或填埋场进行处理,可大幅度降低运输成本,而且对填埋的污染控制要求也有所降低,还能够提高焚烧效率。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