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4山东PM2.5浓度同比降16.3% 将推进“外电入鲁”

2015年01月29日 15:24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

  (记者 姜洋)记者今天从2014年度山东省人民政府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4年,山东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16.3%,但仍高达国家二级标准的2.3倍。针对仍存在的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省环保厅将通过推进“外电入鲁”和小火电“上大压小”、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等方式,严格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改善山东空气环境质量。

  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董秀娟介绍,2014年,山东省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其中,全省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82μg/m3,同比下降16.3%,17个市同比均改善;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142μg/m3,同比下降11.3%,其中14个城市同比改善;二氧化硫(SO2)平均浓度为59μg/m3, 同比下降16.9%,17个市同比均改善;二氧化氮(NO2)平均浓度为46μg/m3,同比下降4.2%,其中13个市同比改善。

  不过即便如此,山东的空气污染仍然较重。据了解,2014年山东省PM2.5和PM10平均浓度仍高达国家二级标准的2.3倍和2.0倍,17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均未达标。同时,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上也存在很大压力,煤炭消费总量依然较大,污染物排放基数大。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行业还面临市场和环保的双重压力。

  扬尘治理和机动车污染问题也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2014年,全省PM2.5/PM10的比例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表明以工业和机动车排放为主的细颗粒物控制效果明显,大颗粒扬尘控制相对薄弱,城市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渣土车治理、以及矿山开采扬尘控制仍需加大力度。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我省机动车保有量基数大且汽车增速快,加之道路拥堵以及油品质量达标率低等,也加剧了机动车污染。

  此外,未批先建、未验投产等违规项目数量多,且游离于监管;部分企业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污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甚至对自动监测设备和传输数据弄虚作假,也增加了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

  针对存在的问题,董秀娟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几项工作:一是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外电入鲁”,积极推进小火电“上大压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核电工程建设。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进燃煤机组与锅炉的超低排放,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大力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下大力气坚决整治建筑、道路扬尘,清理整顿城乡结合部建材开发加工企业。开展第二轮裸露土地普查,2015年全面完成建成区裸露土地绿化任务。加强各类堆场的治理和环境监管,推行大气污染源网格化管理。

  三是严格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严格执行山东省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阶段限值,依法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实行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制度。

  四是尽快出台以奖代补、电价补贴、电量扶持等经济政策,在全省积极推广燃煤机组(锅炉)超低排放技术与环境合同管理。

  五是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全面完成黄标车老旧车淘汰任务,规范道路和车辆环保管理。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体系,推进油品升级配套政策措施落实,积极推广洁净汽/柴油,严厉打击伪劣油品非法生产销售行为。

  在2014年度山东省人民政府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介绍,2014年度,我省继续强化大气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干部考核;共向17市共发放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2.1亿元;淘汰炼铁产能130万吨、炼钢产能60万吨,“外电入鲁”三条新通道全部获批并已开工建设;截至2014年底,共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09.6万辆,完成国家下达年度目标任务的256%。

  山东水环境质量12年持续改善 地下水基础环境通过国家验收

  记者今天从环保厅获悉,2014年度,山东水环境质量实现12年持续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COD和氨氮平均浓度为24.3mg/L和0.97mg/L,分别比2003年改善85.5%和90.1%。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常见鱼类稳定生长,水生态实现了重大转折。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已正式通水,输水干线南四湖水质实现了由劣五类向三类的跃升,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东线治污难题被成功攻克。在国家重点流域治污考核中,我省分别连续七次和五次获得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第一名。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