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财政部调研超级电容 新能源汽车补贴谋变?(2)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2月13日 09:4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正是基于此,目前我国形成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补贴、税收、政府采购等多项措施,涵盖研发、消费、配套设施等主要环节。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曾晓安司长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言时表示,“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

  超级电容产业刚刚起步/

  对于市场而言,一款新能源汽车能否获得市场认可占有市场,有相当部分原因在于其补贴价,如果补贴额度高,消费者自然会选择其产品。超级电容汽车面临着市场选择的问题。

  “原来没有补贴的时候,还能进行一些推广,有了补贴之后,销量反而日渐萎缩。”谢镕安说,2013年前后,超级电容客车正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很多公交公司都希望采购超级电容汽车,因为这可以省去很大部分的成本,但四部委政策对超级电容市场的影响立竿见影,“销量下滑,原本长沙公交线继续要采用超级电容汽车,但后来不了了之。”

  按目前的财政补贴政策,国家和地方补贴一般按一比一标配,即中央补贴50万元,地方补贴50万元,而超级电容客车只能补贴30万元。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国家重点补贴锂电池汽车,这给地方传达的导向是国家支持锂电池,结果地方对超级电容的补贴还不到15万元,这等于超级电容厂商一下子多了70万元的成本,根本无法竞争,而顾客基于成本的考虑自然很难再选择超级电容车,超级电容车的市场份额直线下滑。”

  谢镕安认为,国内应该开发试用各种需求的新能源汽车,而政策应推动百花齐放科技创新,补贴的巨大差距,不利于国内超级电容汽车的发展。

  王健表示,从欧洲制定政策来说,其倡导的目标是零排放,“效果好的就来竞争,政府只需要制定严格的标准。”

  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投入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过8万辆,其中2014年销售5.2万辆,比2013年增长3倍多,这些新能源汽车主要是采用锂电池,超级电容只是刚刚起步。

  另一方面,超级电容开始在世界飞速发展。预计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1.3%。其中,中国市场的超级电容器需求达到28.6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2.1%。而目前配有超级电容器的汽车仅占到一成左右,约有六成仍依赖进口。

  清华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研究课题组报告认为,如果按现行财政补贴,刚刚起步的中国超级电容纯电动车产业极可能遭遇打击,失去了新能源汽车这个重要的应用市场,中国的大容量高功率超级电容器也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世界领先优势。

  名词解释

  超级电容器是建立在德国物理学家亥姆霍兹提出的界面双电层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电容器。它是一种电化学元件,但在其储能的过程并不发生化学反应,这种储能过程是可逆的,也正因为如此,超级电容器可以反复充放电数十万次。

  超级电容属于第三代绿色物理储能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型车辆、轨道交通、航空航天、舰船、石化、风能、太阳能、智能电网等诸多领域,更是大容量高功率激光武器等国防军事核心科技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国际科技和新兴产业争夺的关键技术高地之一。

  《《《

  专家观点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超级电容应获更大发展空间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的技术之争从未平息。早在2010年,超级电容公交车便已亮相上海世博会。不过由于能量密度低,公交车几乎每停一站就需要充一次电,这就意味着需要改造每一个公交站台。

  在经过5年时间后,特别是在锂电池频发问题之后,目前超级电容技术已经发展得更加成熟,其优越性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日,围绕超级电容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应用推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

  更具潜能的动力源

  NBD:国内超级电容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是怎样的?

  石定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开始研究超级电容,不过当时研究的方向是电子元器件,并非从动力型这个方面切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有单位将其应用在电动汽车中,其电流快速放电的优势,有助于一些功率器件应用。国内在电动汽车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在汽车加速上。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