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协同发展何以破难?

2015年03月05日 11:23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邢飞龙 姚伊乐

  大气污染牵动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心。

  记者日前从全国政协获悉,多个民主党派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如民革中央递交了《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调与协同,大力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提案》、农工党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体系的提案》和《关于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的提案》,民建中央递交了《关于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难题》的提案等。

  从这些提案中不难看出,大气污染治理,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环境治理成为关注焦点

  问题

  不久前,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占据8席。

  民建中央指出,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有以下三个:

  首先,京津冀区域性环境规划应尽快出台。目前,缺乏区域性生态环境规划统筹协调京津冀及周边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其次,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压减燃煤压力巨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仍需进一步推进。

  再次,机动车污染控制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京津冀三地机动车总量已超过2500万辆,大型运输车辆排放标准更新较慢、污染排放大。

  另外,多个民主党派提出,当前,京津冀及周边各省区市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期,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涉及转型升级、人员安置等诸多方面,仅靠地方政府的力量难以承担。

  尽快出台京津冀区域性生态环境规划

  谋篇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三地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民建中央提出,要在深化污染源解析研究基础上科学编制京津冀区域性生态环境规划。一是统筹协调京津冀三地规划,进一步深化和明确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二是在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市PM2.5源解析结果基础上,全面、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及传输转化研究,摸清地区差异,指导编制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环境规划。

  针对机动车污染问题,应通过提升京津冀地区油品质量推进机动车减排。加快大型车辆的标准和油品升级,加快老旧车、黄标车淘汰,杜绝假冒达标车辆的销售使用。

  民盟中央建议,应完善保障机制,构建长效应急措施系统,实行统一规划,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统一企业准入标准。

  同时,成立三地联合防治管理委员会,建立跨区域的联合监察执法机制;完善立法,整合区域内法制资源,出台《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加大对重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快促进三地形成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加强科研合作,建立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三地科研合作机制。

  对策

  设立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基金

  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影响重大。

  对此,农工党在提案中建议,由中央和京津冀三地通过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的方式,支持这一区域特别是河北化解过剩产能,治理环境污染,加快推进生态建设。

  农工党建议,资金规模设定为300亿元右。其资金来源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一是由中央财政拨款;二是按照共同又有区别的原则,由京津冀协商按一定比例出资,京津应承担主要部分;三是由社会投入和社会捐赠;四是在京津冀设立专门的生态环保附加费,如电力、燃油附加费等。

  无独有偶,民建中央也在提案中建议,要建立京津冀三地生态建设共有基金,以生态效率最大化原则进行统一配置。并且,根据各地治理任务轻重和实际财政情况,按一定比例分配资金,主要向河北倾斜,80%~90%用于河北。

  张贵认为,几百亿生态环保基金只能作为一个杠杆的支点,而并非京津冀生态环保工作的全部资金来源。例如,一个海河沿线的修复工程就需要上百亿资金,防护林保护及环京津冀贫困带的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只有借生态环保基金撬动全社会更多的投入,才能切实解决京津冀地区生态治理的资金问题。

  此外,张贵表示,生态环保基金应由京津冀、中央和市场三地五方力量共同建立,特别要注意基金的构成、规模及投资流向。

  民建中央指出,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理顺投入机制。二是加大税收补贴力度,推动淘汰落后产能。三是调整政府的采购目录,提高政府采购的“绿色化”比重。四是推动京津冀地区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