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排放增量居高不下 减排形势严峻

2015年03月24日 16:35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参与互动()

  ◆本报见习记者昌苗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近日向新闻媒体通报了2014年全区污染减排情况。通报称,虽然广西已全面完成2014年度污染减排目标,但“十二五”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设施滞后 影响减排完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蹇兴超介绍说,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广西由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氨氮减排形势更为严峻。

  新增量居高不下。广西氨氮排放量组成中,工业、生活源(城镇人口)和农业分别占到了10%、58%和32%。“十二五”以来,广西每年新增城镇人口70万~100万人,以2014年新增城镇人口72万计,仅生活源就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1.76万吨和2182吨,而2014年通过新增污水处理量所形成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量仅为1.29万吨和2342吨,生活源化学需氧量净增0.47万吨,氨氮仅削减160吨(仅下降0.3%,年度任务为下降2%)。

  农业源氨氮减排空间下降。2014年,广西农业源得到认定的减排项目1400项,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13年净减6094吨(农业源化学需氧量下降2.89%),氨氮排放量比2013年净削减1035吨(农业源氨氮下降3.97%),弥补了生活源减排的不足。广西“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中共计划规模化畜禽养殖减排项目2041项,目前实际已完成2168项,2015年广西农业氨氮减排的空间已极其有限。

  部分设区市氨氮减排严重滞后。广西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负荷率、收集率、处理率三低现象依然突出。部分设区市由于城镇人口增幅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氨氮排放量不降反升。截至2014年年底,梧州、钦州、百色、河池和来宾5市氨氮排放量比“十二五”控制目标分别超出了177%、125%、128%、141%和127%,给广西氨氮减排造成极为不利的被动局面。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因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氨氮减排未能完成减排任务的百色、来宾两个设区市和横县、武鸣、容县、罗城、阳朔、岑溪6个县(市)仅有横县、容县两个县整改到位,被解除区域限批。

  氮氧化物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广西2014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尽管实现了大幅削减,但由于前3年欠账太多,氮氧化物4年累计仅完成“十二五”任务的22%,如果2015年出现严重干旱、火力发电量猛增的情况,广西氮氧化物减排同样存在完不成任务的风险。

  攻坚克难,确保完成减排任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檀庆瑞说,污染减排是场硬仗,广西正以非常手段、非常措施,克难攻坚,力争完成“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责任书项目。2015年列入广西责任书项目共15项,加上去年未完成的1项,共计16项,分布在钦州、南宁、来宾、贵港、贺州、柳州、崇左和北海8个市,这些项目要力争在9月底前完成,12月底前必须全部完成。

  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环保部门将联合住建部门,督促各市制订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的同时,加快市、县建成区内河截污,将生活污水尽快输入城市污水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发挥污水处理设施的减排效益。

  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会同水产畜牧部门进一步深挖农业减排潜力,督促指导各市细化治理方案,倒排时间节点,按照国家减排核查核算要求,在9月前完成年度减排项目并完善减排档案。

  继续实施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措施。确保火电和水泥企业脱硝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发挥减排效益。

  全面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并做实增量。继续推进各市全面落实国家下达的淘汰老旧机动车、燃煤小锅炉及落后产能任务。同时督促各市做实城镇新增人口和高耗能、高污染产品产量,特别是水泥熟料和纸浆造纸数据,杜绝污染物新增量虚高。

  强化污染减排日常监管。加强对减排重点项目的督查,特别是重点责任书项目、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配套管网建设及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对各市、县和重点企业减排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通报,并在广西主流媒体上公布。

  严格问责。对减排工作严重滞后、影响全区污染减排目标完成的市、县和企业提出预警,并报请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相关文件,对市、县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按照“一票否决”制,取消优秀模范城市、十佳县和优秀企业评比资格,并将企业名单提交银行监管部门备案。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