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清洁能源与技术融资渠道亟待多元化

2015年04月22日 10:27 来源:金融时报  参与互动()

  众所周知,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企业普遍遇到资金不足或资金成本上升等问题。通常,企业只能靠政府科技投资来获取所需资金。而在政府能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资金则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以及创始人的个人积累。不过,根据普华永道4月21日发布的一份投资分析报告,虽然清洁能源及技术行业一直为股权投资机构所青睐,但在目标企业为投资者带来回报之前,股权融资所得的资金对企业通常也是杯水车薪,企业还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信贷产品的创新,如产业联盟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

  总体来看,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清洁能源行业主管合伙人廖志威当天建议中国清洁能源及技术企业,在发展的中前期可充分发挥其内部优势来吸引风险资本,引入风投;在发展的中后期,可运用资本市场上市进行融资,实现技术与资本的高效结合以及风险投资的退出。

  行业投资活动较为活跃

  根据上述研究报告,2014年中国清洁能源与技术行业投资活动比较活跃。全年VC/PE投资披露总额达12.4亿美元;披露并购金额67.95亿美元;成功上市企业达12家。

  具体来看,去年全行业共发生VC/PE投资案例96起,披露投资金额案例83起。案例主要集中在环保行业,数量与投资额均超过50%。新能源行业的投资案例虽不多,但投资金额占总额的40%。以人民币为投资币种的案例数超过80%。但因外币投资单笔投资金额较大,致使外币与人民币投资额旗鼓相当。

  在并购活动方面,按被并购方统计,去年全行业共发生183起并购事件,其中披露投资金额170起,披露并购金额67.95亿美元。新能源行业在并购案例数量一马当先,占比57%。环保行业并购案例数虽然仅占总数的36%,但并购金额占比较大,达到49%。

  至于上市活动,报告显示去年全行业成功上市企业达12家,上市筹集资金41.48亿美元。其中有9家曾获VC/PE支持,可见VC/PE的支持对近年IPO限闸阶段企业的上市作用较大。上市企业有8家来自环保行业,但3家新能源上市企业筹资额在总筹资中占79%。

  报告预测,2015年清洁能源与技术行业整体前景光明。“搭乘行业快速发展的顺风车,我们预计VC/PE将积极扩大在清洁能源与技术领域的投资,有关公司的上市表现也十分值得期待。”普华永道中国能源、公共事业及采矿行业主管合伙人崔志义如是说。他预计,良好的投资氛围和充裕的资金将为清洁能源与技术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利好。

  融资渠道尚待拓宽

  谈及中国清洁能源与技术行业融资渠道的拓宽,报告特别强调了联盟融资以及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或证券化的重要性。崔志义认为,联盟融资是一种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规避自身弱势的不错融资选择。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或证券化则是未来亟需补上的融资渠道。

  据介绍,产业联盟融资是在一定的组织层面上运作和完成的。根据战略联盟理论的实践,企业间的联盟融资可采用多样性方式,如战略联盟、动态网络和虚拟组织等。它们通过其中的某种形式的联合,形成一个融资共同体,或与大公司联姻探索上市融资之路,也可共同出资成立互助基金、担保基金等,建立信用担保机构,为参加联盟融资的清洁能源及技术企业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生产设备贷款、资金周转贷款等,或为中长期贷款提供信用担保。

  此外,知识产权融资担保或证券化也是清洁能源与技术行业融资方式的重要创新。

  据悉,知识产权担保融资属于债权融资,是由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在培育创业型企业创立时所产生。早在2006年底,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北京分行就在全国率先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模式。2009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为期三年的新一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

  而知识产权证券化也给融资者、投资人带来新的机遇。崔志义告诉记者,对融资者而言,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最大特点,是发起人能够在获得融资的同时保留对知识产权的自主性。正因如此,这种融资方式对技术创新型企业别具意义。此外,证券化融资还可以提供给融资者较高的融资杠杆,取得相对便宜的资金。不过,由于法律限制,知识产权证券化在中国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编辑:于恋洋】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