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京首次公布雾霾“真凶” 燃煤是元凶尾气排老二

2015年04月30日 09:34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

  南京“雾霾元凶”找到了!作为全国9个率先开展PM2.5源解析研究的城市之一,南京昨天首次向外界公布了PM2.5源解析结果——“燃煤”是祸首。南京也是我省第一个公布PM2.5源解析的城市。

  燃煤+尾气,占了一半多

  南京市环保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钱锋昨天向记者表示,南京市已经完成第一阶段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并初步得到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排放及区域传输对南京市城区 PM 2.5 的贡献,主要有两个重要结论:

  一是南京市PM2.5最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南京市PM2.5 来源中,工业累计贡献率为46.4%(其中,燃煤贡献率为27.4%、工业生产贡献率为19.0%)、机动车尾气贡献率为24.6%、扬尘贡献率为14.1%、其它污染源贡献率为14.9%。而根据空气质量数值模型模拟计算结果,区域传输对南京PM2.5贡献率范围在19.6%-37.9%之间,平均贡献率为28.5%。

  二是PM2.5是影响南京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据介绍,因为源解析工作是在2014年内完成,所以相关统计分析都是以2013年南京市空气质量的相关数值为基准。2013年,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202天,优良率为55.3%。空气污染163天,其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天数累计达133天,占污染总天数的81.2%。PM2.5年均质量浓度为77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0倍。

  对比各季节和区域,冬季PM2.5浓度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夏季PM2.5浓度较低,最低值出现在7、8月前后;远郊地区PM2.5 浓度明显较低。

  解析将持续,13市全启动

  通俗地说,源解析就是去分析PM2.5的来源有哪些大类,每个大类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是多少。那么,南京PM2.5源解析是怎么做的呢?

  南京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喻义勇昨天透露,南京的源解析,是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南进行的,用了一年多时间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制定工作方案;第二步是选择一些代表性点位进行搜集采样,南京选了三个点,其中草场门和仙林大学城两个是代表城区的点,同时还选择了固城湖作为清洁对照点,三个点同时进行,所以这次监测结果主要是针对城市PM2.5的源解析;第三步是对源谱进行采样分析;第四步是利用模型,南京采用了两种受体模型联用的方式,以互相印证。

  他坦言,源解析的技术复杂度比较高,因此这个工作全国首选了9个城市率先展开。南京是在前期已有工作基础上进行的,重点以去年四个季度的数据为基础。

  钱锋强调,不仅各地的源解析结果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源解析结果也是不断变动的。随着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来源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解析工作将会持续进行。

  而记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今年我省13个省辖市都要启动PM2.5源解析工作。

  精准发力,实施系列行动

  “这样的分析,可以指导我们在大气污染治理上更加精准地发力。”钱锋说。

  从来源构成看,“煤”为首,对应的整治重点则是南京七大燃煤电厂。“这将是南京大气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南京第二热电厂去年已经关停,剩下华能南京、华能金陵、华润热电、江苏南热、化工园热电、大唐电厂6家电厂的燃煤机组,将全部要求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今年完成65%,明年全部完成”。据南京市环保局污控处处长郭健介绍,实施超低排放后,烟尘排放将从20降为5,二氧化硫则从50降为35(单位均为毫克/立方米)。根据南京的控煤计划,今年燃煤消耗为3211万吨,而2017年将削减至3000万吨。

  来自工业生产的污染也占了近1/5。“这主要来自于南京的钢铁、石化等行业以及一些中小企业。”郭健介绍,对策主要有三:不断提高排放标准;根据新环保法从严执法;今年刚刚提高了排污费标准,未来还将提高。

  为整治贡献率约1/4的机动车尾气,南京今年将在全面淘汰黄标车的基础上,对2.4万辆“国一”机动车进行淘汰。“这不是国家的强制要求,而是南京自加压力的治气措施,市政府准备出台鼓励淘汰的政策。”钱锋说。

  为进一步控制扬尘,南京今年还将给全市2000多辆“萝卜车”(水泥搅拌车)加装底托,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目前南京的工地数量已经从高峰时的3000多家减少为1800多家,加之管理到位,扬尘污染已经大为好转。”钱锋说。 本报记者 杭春燕

  本报实习生 陈 璐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