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皖江物流注入大股东40亿煤电资产

2015年08月31日 09:57 来源:证券时报 参与互动 

  吴比较/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童璐

  停牌11个月,完成剥离巨亏子公司、管理层集体辞职换血等一系列变革后,皖江物流(600575)终获新生。公司今日公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司控股股东淮南矿业将以旗下盈利能力较强的煤电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使皖江物流转型成为淮南矿业的能源业务资本运作平台。公司股票将在取得上交所审核结果后申请复牌。

  预案显示,皖江物流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控股股东淮南矿业购买其下属的淮沪煤电50.43%股权、淮沪电力49%股权和发电公司100%股权,合计权益装机容量为221万千瓦,配套煤矿产能600万吨/年,总对价为40.39亿元。其中,上市公司拟通过向淮南矿业发行股票的方式支付75%价款,同时向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增发募集不超过10.1亿元的配套资金,用以支付剩余25%现金对价。假设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完成,并以发行底价测算募集配套资金的影响,淮南矿业的持股比例将上升为56.9%,安徽省国资委仍将是皖江物流的实际控制人。

  获注高性价比煤电资产

  皖江物流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战略安排方面,公司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欲将皖江物流作为能源业务资本运作平台,并协助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主营业务。

  预案显示,本次注入的资产均为淮南矿业旗下优质能源类资产,涉及煤炭、电力等行业。具体来看,淮沪煤电、淮沪电力都是由淮南矿业与上海电力合资兴建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其中淮沪煤电同步配套建设了一对装机容量2×63万千瓦的田集电厂一期项目和年产600万吨煤炭的丁集煤矿项目。淮沪电力下属田集电厂二期项目,装机容量为2×66万千瓦机组。发电公司则是淮南矿业今年6月以现金12.8亿元出资设立,主要是通过顾桥电厂、潘三电厂开展发电业务,两电厂装机容量分别为2×33万千瓦和2×13.5万千瓦。

  从财务数据上看,皖江物流本次从大股东手中接过的资产性价比颇高,交易市盈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截至今年6月30日,上述标的资产未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为55.26亿元,预估值约为63.37亿元,预估增值率约为14.67%,按股权比例折算后,标的资产预估值为40.39亿元。

  此外,标的资产盈利能力则相当可观,2014年和2015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6.63亿元和3亿元。以2014年净利润计算,本次资产重组对应的市盈率倍数为6.09倍,而近年来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购买发电业务相关资产的情况,市盈率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1.25倍和9.39倍。

  国资改革背景下,后续资产注入也是关注焦点。作为安徽省权益装机容量最大的煤电一体化集团,淮南矿业做出承诺,后续将把其它能源类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淮南矿业称,除标的资产外,淮南矿业控制的其它从事电力业务的下属企业尚在开展前期工作的阶段,不符合注入条件,目前正在建设的新庄孜电厂和潘集电厂以及将来可能建设的电力业务资产,将在本次交易完成后五年内,通过合法方式注入上市公司。

  钢贸事件逐渐收尾

  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无疑也是对此前皖江物流子公司淮矿物流陷入的钢贸危机“买单”,实现上市公司平稳过渡的应急之举。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在皖江物流停牌期间,安徽省委省政府和安徽省国资委高度重视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表态将从保障金融生态及社会稳定大局出发,以积极稳妥的态度全力支持此次重组事项的顺利完成。

  此前皖江物流曾公告,占上市公司收入90%以上的全资子公司淮矿物流发生重大风险事项,淮矿物流经审计的资产净值为77.31亿元,评估净值为38.16亿元;管理人已确认、暂未确认以及未申报债权合计149亿元,严重资不抵债。而皖江物流也因此进入了长达11个月的停牌期,并接受证监会对公司信披违规的处罚。

  据了解,目前淮矿物流已进入破产重整阶段,而上市公司也将淮矿物流相关资产全部计提坏账且拟将淮矿物流股权转让给淮南矿业集团,由大股东托底解决。因此,即使淮矿物流重整计划失败,预计也不会再对上市公司构成财务或经营上的重大影响,不会影响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皖江物流同时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逐渐走出亏损的境地。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1.75亿元,实现净利润1.16亿元。目前铁运分公司是皖江物流的主要盈利支撑。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