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吴钟湖: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才能避免“优先发电”落空

2015年12月01日 08:0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每经记者 王辛夷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件)发布8个月后,6大配套文件终于面世。总计数万字的配套文件不仅全面而且具体,对放开售电侧市场、保证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推动交叉补贴改革等关键环节都作出了安排。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吴钟湖看来,这6个文件是“落地的措施”,能够真正推动电力改革向前迈进。

  6大配套文件虽触及电改核心领域,但还需要诸多实施细则支撑。以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为例,吴钟湖介绍,这一原则在之前的文件中早有体现,但始终没能真正落实。此次推出的“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制度要想落地,还要有配套的调度制度。

  6大文件落地后,哪些领域将率先取得进展?文件中勾勒的愿景是否都能实现?就这些问题,吴钟湖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独家专访。

  售电侧率先突破

   NBD:您认为哪些领域的改革有可能率先取得进展?

  吴钟湖:售电侧放开有可能走得快一些,只要突破了障碍就没什么问题。这个障碍主要是电网企业自身的改革,如果实现调度独立,也就把电网和售电之间的利益关系切开了,电网企业售电就会正常化。

  其次是大用户直供电部分,这个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进展中的难点很多。因为涉及到电厂、电网、输配电等一系列的改革,所以只有大的体制改革往前走,局部改革才能走得顺利。

  NBD:9号文件已经确定了放开售电侧的基本方针,之后业内对于电网公司参与售电有很多争论,这次出台的《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电网企业可以作为市场主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吴钟湖:在目前的情况下,电网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人力和经验,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售电肯定会存在很大的优势。但我想强调的是,市场情况会发生变化。我们当年搞了发电侧改革,这些年发电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形成了市场竞争。现在做售电侧改革,一旦放开了市场,就会有人愿意参与,售电的主体也会越来越多。到那时电网企业在售电侧的份额就会降下来,也就能够达到改革的目的。

  “优先发电”还需调度保证

   NBD: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还存在着上网难的问题,本次发布的6大配套文件反复强调电网要“公平、无歧视”开放,并提出了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的优先发电制度,您认为可再生能源上网难的问题能否因此得到缓解?

  吴钟湖:从理论上来讲,电网应该对每一个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确实存在着一些先天的缺点,例如不稳定、不能调峰、对于供电稳定存在影响,在电网调度方面也有很多困难。除了可再生能源本身的不足外,还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因素。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就意味着火电厂的利用小时会下降,利润也会下降。

  所以说虽然我们一直主张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优先发电,但没能真正实施。这次的政策要想落到实处,就需要出台优先发电的调度制度。如果不能保证可再生能源优先调度,“优先发电”还会是一句空话。

  NBD:本次发布的文件中也对调度方面作出了一些安排,但此前业内对调度独立的期待并没有实现,您怎么看?

  吴钟湖:这次文件里也提到了调度机构应该是不盈利的,但是其独立还需要具体的办法,所以目前的调度中心也还是一个初期的机构,今后还需要完善。

  交叉补贴改革仍有阻力

   NBD:《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分类推进交叉补贴改革。交叉补贴的现状是怎样的?

  吴钟湖:具体来说我国销售电价中包含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农网还贷资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政府性基金,还有与产业政策相符合的其他政策性交叉补贴。电价客观上存在工商业补贴居民、城市补贴农村、高电压等级补贴低电压等级等政策性交叉补贴的情况。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要确定适度补贴额度。所谓“适度补贴”就是要有利于落实国家宏观政策,保障电力普遍服务,但这个额度涉及到众多主体利益,需要科学测算,做起来还有一定难度。

  NBD:这一项改革的难点在哪里?

  吴钟湖:文件提出要逐步减少工商业内部交叉补贴,妥善处理居民、农业用户交叉补贴。这些补贴都要进行调整,计算起来较为复杂。

  若取消补贴,居民电价肯定会上升,哪怕这个过程是逐步推进的,也要处理好各方意见。此外,农村还存在很多贫困地区,要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减少补贴的措施就要慎重。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