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哈会议:原油冻产说说而已

2016年04月18日 10:25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世界上最拥挤的也是海洋。

  亚洲,约50艘超级油轮停靠在新加坡港口附近,“等待补给、维修、卸货、或者是纯粹将海面当成储油基地”;欧洲,最繁忙的鹿特丹港口,40多艘油轮等待卸货,“2009年以后从未出现如此壮观的景象,暴增到平日的两倍多,有时达到50艘”;海上堵塞最严重的地方在中东,由于未能及时升级吞吐能力,“那些港口正疲于处理快速飙升的出口原油”。

  数据显示,全球最为繁忙的多条海运航线,载有约2亿桶原油的油轮漂浮在海上,如果排成一条线,队伍长度近40公里。

  原油市场多哈会议4月17日召开前三天,路透社报道了“这支40公里长的队伍”。同一天,国际能源署(IEA)发布3月原油市场报告,“由于低价打击了OPEC以外国家的原油生产,全球油市将在今年下半年接近供需平衡”。这是一份与2月份观点截然相反的报告,2月份,IEA还在强调,“全球产能过剩将会加剧,原油价格进一步下行的风险正在增加。”

  多哈会议召开前,不断有原油市场长期利好消息和报告出来。在原油市场供需渐趋平衡之时,一份减产、抑或冻产协议,能有多大的约束力呢?

  2月,俄罗斯和沙特等几个产油国达成了一个初步冻产计划,随后,放出消息,4月份召开规模更大的冻产会议消息。截至4月15日的这段时间,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近40%,另一方面俄罗斯和沙特并未冻产,而是增产了。

  不得不令市场产生疑惑,动产协议究竟是原油供给端的一场阳谋,还是牵引原油价格走向的一场阴谋呢?

  对于正在举行的多哈会议,国际能源署(IEA)的观点鲜明,“由于没有任何有关减产的动议,即使达成协议,实际影响力也非常有限”。而发起者和重要参与者,俄罗斯能源部部长Alexander Novak非常坦诚,“如果多哈会议达成冻产协议,将是一个松散的框架,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承诺。”

  换句话说,这份冻产协议,犹如一艘友谊小船,说翻就翻。

  缘起

  俄罗斯和沙特牵头,委内瑞拉和卡塔尔附和,2月搞了一个冻产协议,没过几天卡塔尔反悔了,沙特和俄罗斯呢?3月份继续增加产量

  冻产协议这艘友谊小船,是在2月16日开始“搭建”的,俄罗斯和沙特牵头,委内瑞拉和卡塔尔附和,“将原油产量控制在1月份的水平上”。

  那么,俄罗斯和沙特有没有执行冻产承诺呢?

  数据显示,俄罗斯3月原油产量为1091.2万桶/日,年率上升2.1%,月率上升0.1%,创出后苏联时期高位。数据还显示,俄罗斯3月原油出口为558.7万桶/日,年率上升10.3%,月率上升3.2%。俄罗斯还表示,今年原油产量将介于5.36亿-5.4亿吨,或合每日1073万-1080万桶,预计该国原油出口还将增加3.5%。

  再看沙特,该国3月原油日均产量1029万桶,创30年最高,“一切都在沙特石油部长预期之内”。欧佩克3月月度报告还显示,欧佩克国家3月总产量为每日3079万桶,较2月增加81.18万桶/日,主要由于沙特、伊拉克原油产量增加。

  委内瑞拉的原油产量倒是没有增加,“因为糟糕的财政状况,已经让该国多个产油基地无力扩张产能”。至于卡塔尔,事实上,在初步冻产协议初步达成后没几天就反悔了,该国石油官员公开喊话,“伊朗、伊拉克根本就没有冻产的任何举动,这是卡塔尔不愿意看到的”。

  不难看出,2月16日这份冻产协议“友谊小船”还未出海,就翻了。

  俄罗斯和沙特决定大修这艘船,2月底放出消息,先是放出一则模糊信息,4月份可能在多哈举行更大规模的冻产会议;等市场小激动后,再放出一则准确消息,定下来,4月17日召开冻产会议。

  此后,对会议的预期一直主导石油市场走向。受全球最大两个产油国俄罗斯和沙特有望牵头达成协议的消息推动,4月12日,国际油价升至年内最高水平,美国油价一度上涨4.5%,至每桶42.17美元,创去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全球最大六家能源交易商更是表示,油价下跌的最糟糕阶段已经过去,预计到年底油价将进一步上涨,并有望突破50美元每桶的价格。

  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期货今年1月份创12年新低,然而,2月16日-4月15日,国际原油价格回升近40%。

  阳谋

  俄罗斯方面,如果油价达到每桶45美元的水平,经济脱困会很容易;沙特方面,缓解财政压力,为经济改革换取时间和空间

  俄罗斯和沙特主导的这场冻产协议,究竟意欲何为?

  美国金融博客Zero Hedge评论称,“冻产会议更像是一场闹剧,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油价回升”,不过,“由于协议无法对原油供应带来任何限制,反而可能推动原油供应过剩,最终导致油价再次崩溃”。

  从稳定油价的角度看,俄罗斯的要求显然更迫切。

  根据俄罗斯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的俄罗斯净资本流出只有70亿美元,创近年来最低纪录。俄经济发展部预测,如果国际油价能达到每桶45美元的水平,俄经济有望在2017年走出衰退。如今,油价已经达到了俄罗斯的预期,只要维持不变,俄罗斯脱困很容易。

  沙特当然也需要稳定油价,缓解财政压力,不过还有一个用意是,为经济改革换取时间和空间。

  2月底,几百位沙特官员、企业负责人以及全球顶尖投资者聚集在利雅得一家高级酒店,讨论一个话题:如何让沙特经济在廉价石油时代复苏?30多位沙特高级官员详细讲述了沙特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各大公司总裁畅所欲言,提供良方。

  这次会议内容成为了一个秘密,参会者事后绝口不提细节,就连与会的西方国家咨询机构在面对记者发问时也只字不提。他们只是说,沙特搞了一个充满雄心和风险性极高的五年发展计划,包括资产出售、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及改变外汇储备方式。

  据透露,这次会议的发起者是控制了沙特能源命脉和军队命脉的萨勒曼。在他的带领下,沙特继续增产,与俄罗斯哄抬油价,同时着手制定沙特的经济改革之策。

  峰回

  自2月以来,原油市场供需两端出现了利好沙特和俄罗斯的局面。供给端,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产油小国由于财政困难,无力维持高产;需求端,全球燃料消耗今年将增加120万桶/天,印度和中国成为全球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

  冻产协议,从本质上说,是产油国自救的一种内部调整。但是从近两个月原油市场供需结构上的变化,冻产自救的迫切性下降了。

  数据显示,3月份,OPEC的产量是3247万桶/日,比2月日产量降低了9万桶,主要因为“尼日利亚、安哥拉、阿联酋等产油国因财务困难出现被动的产出减少”。不过,欧佩克之外的产油组织产量下滑更厉害。

  IEA在3月原油市场报告中称,低油价令美国页岩油产出和原油钻探活动都在以超预期的速度下滑,“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OPEC以外的国家产油量将经历199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IEA表示,美国上周单日产量为10个月来首次跌至900万桶/日以下,预期OPEC以外国家的产量今年将以每日下降70万桶的速度达到5700万的日产量,全球原油过剩产能将从上半年的150万桶/天降至下半年的20万桶/天。

  从实际行动可以看出,欧佩克目前还是将市场份额看作主要目标,提振价格仍处于次要地位。分析人士指出,虽然部分欧佩克成员近两年来饱受低油价之苦,但欧佩克总体上仍然坚持认为,只有保住一定的市场份额,其最终利益才能够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因此,份额与价格之间,在欧佩克看来始终是偏向份额一侧的。

  瑞士信贷发现,美国、欧洲,以及非OPEC且非美国区域的石油产量均出现放缓趋势,预期原油库存将在第三季度将出现收缩,“全球石油产量(除沙特)已经出现放缓,2016年的单日产量从去年年中的8400万桶降至8300万桶”。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原油市场供给端开始出现利好于俄罗斯和沙特的变化。

  而需求端也出现利好消息。IEA的最新表态称,全球燃料消耗今年将增加120万桶/天,“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

  阴谋

  多哈会议前夕,沙特和俄罗斯先后释放消息,“如果多哈会议达成冻产协议,其将具有松散的框架,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承诺”

  多哈冻产会议全程持续4小时,其中仅安排30分钟进行批准冻产协议的辩论。随着会议日期的临近,俄罗斯和沙特开始主动释放会议利空,为市场对多哈会议的高期待降温。

  先是沙特登场。

  沙特副王储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4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只有伊朗参与,沙特才会参与开展产量冻结联合行动。沙地阿拉伯媒体近日引述石油部长欧那密的话称,该国不会减产。

  俄罗斯方面的表态是在多哈会议前夕。

  俄罗斯能源部长Alexander Novak4月14日表示,如果多哈会议达成冻产协议,其将具有松散的框架,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承诺,“一切皆有可能,因为这是个开放的文件。希望参与的自然会加入。至于那些不愿意加入的——没人强迫他们”。

  同一天,路透社报道称,“哈冻产协议不会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更像是一份君子协定。“没有计划签订有约束力的文件。它将是一种协议纲领。”类似的表述在国际能源署3月份原油报告中也有,“由于没有任何有关减产的动议,即使达成协议,实际影响力也非常有限”。

  俄罗斯和沙特把球踢给了伊朗。

  自解禁以来,伊朗的原油产量持续增加,数据显示,3月份伊朗的原油产量已经升至320万桶/天,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高值。伊朗不减产,就给沙特给了不行动的借口。虽然俄罗斯对达成新的“冻产协议”表示出一定的乐观,但沙特一直强调,只有所有与会国均参与冻产,沙特才会同意参与,矛头直指伊朗。外界普遍认为,伊朗在产量恢复到一定水平之前是不会“作茧自缚”的。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斩钉截铁,“伊朗只有在产量恢复到制裁前400万桶/日的水平才会参与冻结产量的讨论。”伊朗媒体4月14日称,“赞加内不会出席多哈产油国会议,伊朗将只派代表出席。”

  结局

  油价未来是冲上60美元或跌回33美元,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变量:一、能源需求能否增加;二、石油开采技术能否有突破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进程;三、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四、石油危机历史是否会重演

  几经折腾,市场对多哈会议的预期已归于理性。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4月17日的多哈会晤不会改变石油市场状况,不减产已然是共识。

  高盛发布报告称,预计产油国4月17日的多哈会议不会有惊喜。高盛在报告里表示,原油市场已用了18个月时间实现供需再平衡,但现在才开始谈论削减原油产量,恐怕已经意义不大了。

  华尔街分析师认为,即便达成冻产协议,其重要性已不大如前了:首先,沙特与俄罗斯两大产油国,不但不减产,还在增产;其次,在伊朗和伊拉克不参与冻产协议的前提下,本次会议没有支撑油价的大胆提议出现,无亮点,不足以刺激原油市场反弹;再次,欧佩克成员国如今已经出现严重财政困难,自身影响力大不如前,被动寻求提振油价的策略的意义不大;第四,拉丁美洲、北海和美国页岩油田缺乏资金的小型生产商正大幅减产,这有望最早在今年年末缓解甚至消除石油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如果全球能源需求增加,减产与否已经不再重要。

  目前,国际原油市场情绪已经乱成一锅粥。

  分析人士指出,可以肯定的是,短期内,如果此次冻产会议没有一个明确的达成协议,那么油价继续低迷是毋庸置疑,“当前各产油国释放出大量而不确定的信号,这样的‘吹风’使市场在短时间内产生幅度不小的波动。”

  不少投行预测,如果本次多哈会议达成某些实质性减产协议,油价可能冲上50美元甚至60美元每桶,若结果平淡无奇,继续冻产,预计油价会再次跌回33美元附近。

  油价未来是冲上60美元或跌回33美元,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变量:一、能源需求能否增加,看看IMF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能否精准预测未来经济走势;二、石油开采技术能否有突破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进程。比如,2000年前后,国际油价走高,主要得益于名为EOG的一家小公司进行了开采技术突破,使得页岩油开采兴起;三、中东地缘政治风险或者产油国政坛风险是否会发生;四、石油危机历史是否会重演,这是一场需求和产出之间的拉锯战,工序关系不平衡,油价涨跌可能很难预测。

  待续

  今日世界能源格局远非欧佩克所能掌控。页岩油生产商的强势崛起,美洲产油国产量的激增,让产油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还会有下一个冻产会议吗?

  有分析认为,这取决于原油市场的走势,如果油价再次让产油国感到窒息,或许会有再一次会议的风声传出。

  不过,有观点认为,无论有无再一次的冻产会议,欧佩克的影响力已经式微,原油市场的权力格局正在重塑。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世界能源知名专家丹尼尔·尤金(Daniel Yergin )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欧佩克左右世界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发达经济体去工业化进程加速、美国页岩气开采技术提高以及非欧佩克成员国供应量增加,都使得欧佩克没有能力在能源市场上发号施令。”这意味着,不管战略上,欧佩克愿不愿意减产提振油价,实际上,欧佩克产油国的影响力已不足以撼动油价。

  事实上,多个欧佩克成员国已经撑不住了。安哥拉95%的收入靠石油,如今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挑战,已经国际货币基金发出了救援。尼日利亚也在积极寻求伙伴国的救助,沙特、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等多数海湾国家被信用评级机构列入观察名单或被下调。

  “如果想让油价真正意义上提高,各方必须尽快调整供应,如若不然,欧佩克可能彻底在世界舞台出局。”尤金警告称。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