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大央企论坛第三期举办 探讨国计民生与石化产业的布局

2016年11月24日 16: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1月24日电 11月24日,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环球网、凯迪网协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战略支持的第三期北大央企论坛“国计民生与石化产业布局”召开。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副总工程师张福琴、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伟等业界专家、知名学者、资深媒体人齐聚一堂,揭秘石化技术发展与产业布局,探讨产业发展与国计民生的密切关系,科普石化产业对百姓生活的作用与发展。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之一。一个国家的石化产业状况关系着国家兴衰。近年来,围绕石化产业污染的各类话题倍受关注,目前,我国石化产业技术达到了何等水平?产业如何布局?是否真如网络传言或某些媒体报道所指,石化产业“严重”影响着百姓生活?

  有鉴于此,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5月底便发布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方案称,我国乙烯、对二甲苯等高端石化产品严重短缺,市场潜力较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抓好《方案》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拉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副总工程师张福琴扎根炼油化工行业多年,她认为,炼油工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各方面。

  近年来,我国炼油化工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石化产业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分别居第二位和第四位。“我国已掌握了千万吨级的炼油加工技术,具备技术创新和工程能力,先进炼油厂的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5年我国炼造了7.56亿吨油,炼油能力高居第二。”张福琴说

  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能华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建伟表示,石化产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做好石化产业布局,对拉动社会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石化产业潜在的安全和环境风险,也使其布局和落地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福建等地连续发生的多起因PX等项目建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便是极端现象之一,其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危及社会稳定,也持续损害着石化产业的形象,影响公众对石化企业的认知,种种负面因素对石化产业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事件的发生,既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松懈、地方监管缺失密不可分,也与民众对PX等石化产品认知不足、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密切相关。因此,有关各方面要加强石化知识的科普,提高民众认知水平;此外,要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凝聚社会正能量。王建伟认为,在高危行业推行,甚至强制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一种针对性的尝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是在综合分析研究工伤保险、各种商业保险利弊的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通行做法和经验,提出来的一种带有一定公益性质,采取政府推动、由商业保险机构专业化运营的新的保险险种。该险种在石化行业的推广,将有助于对相应责任的赔偿,分散企业面临的安全和环境风险,并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009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在高危行业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日益受到重视,将保险机制引入安全生产领域成为可能。”王建伟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妨尝试更多的市场化机制,让各类市场组织与政府、企业一道参与安全生产和社会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服务业发展,最终促进石化行业安全生产和科学布局,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中国青年报经济部主任潘圆认为,公众应更多的参与石化收益共享,比如就业和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让石化企业安全生产、增加环保意识、让政府决策更透明、完善相应的补偿机制和整体考量、媒体宣传更加客观,”潘圆说,“让公众更专业的了解石化行业,以及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才真正能实现国计民生和绿色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周大地认为,当前的中国能源战略要绿色化、低碳化,而绿色化和低碳化首先要减少煤的消费,然后才可能对石油消费有所抑制,最后是天然气。“在石化、各种环境保护问题上,要防止鼓吹邻避效应,防止鼓吹极端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只顾自己不顾社会需求的观点。在这方面,政府要加强宣传,媒体要客观报道,公众要加强认知。”周大地说。

【编辑:高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