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电力天路”投运五周年 拉动沿线资源优势“变身”经济优势

2016年12月15日 17: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西宁12月15日电 (记者 罗云鹏)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电力公司15日对外披露,“电力天路”自2011年底竣工投运以来,共计向西藏输送电量35.17亿千瓦时,外送西藏水电10.3亿千瓦时,同时也拉动了沿线清洁能源发展。

  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电力联网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2530千米,是中国西部大开发23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目前海拔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

  西藏水电实现常态化外送

  西藏水能资源丰富,其理论蕴藏量达2.1亿千瓦,是“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接续基地。由于西藏电网夏丰冬枯的季节负荷特性,本地消纳能力有限,西藏冬季缺电、丰水期电力消纳难矛盾突出。

  中国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主任张洪平介绍,“电力天路”投运五年来,每年冬季最大限度的向西藏供电,保障了当地民众冬季用电的需求。同时西藏工业用电全面开放,季节性缺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有效填补了西藏经济发展能源需求的短板。

  据了解,2015年6月1日,“电力天路”首次实现历史性电力外送,西藏清洁能源首次参与西北区域电力平衡,西藏藏中水电在青海境内得到消纳。

  数据显示,2015年,西藏水电外送电量3.32亿千瓦时,2016年外送电量6.98亿千瓦时,西藏丰水期电力外送进入常态化。

  专家预计,到“十三五”末,随着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的持续开发,通过“电力天路”,西藏电网将实现电力大规模外送,跨省外送电力预计将达到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6.77万吨。

  带动柴达木光伏产业规模发展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可用于光伏发电建设的荒漠化土地10万平方公里,目前青海光伏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正以每年100万千瓦的速度递增,并相继建成柴达木、共和两个百万级大规模集中并网光伏发电基地。

  中国国家电网青海检修公司柴达木换流站站长曹昌睿介绍,“电力天路”投运前,青海柴达木地区仅依靠两回长距离330千伏线路供电,供电能力不仅无法满足海西地区负荷发展的需求,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送出成为难题。

  据了解,“电力天路”投运五年间,柴拉直流输电系统相继成功实现了6次功率提升,输送功率由工程投运初期的100兆瓦提升至现在的400兆瓦,输送能力整整提升了4倍,系统单日外送电量达580万千瓦时,增加402万千瓦时。

  张洪平介绍,随着青藏联网工程外送能力的逐年提升,五年间,青海柴达木地区光伏发展迅猛,新增并网装机容量308万千瓦,达到337.3万千瓦。

  此外,为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光伏等新能源“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等“顽疾”,目前青海已启动青海清洁能源基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工作。

  成为青海新能源和疆电外送主要通道

  2013年7月,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二通道工程建成投运,新疆电网通过“电力天路”西宁至格尔木75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实现与西北主网互联。

  张洪平称,目前“电力天路”已成为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以柴达木地区为中心的电力枢纽,成为青海新能源和疆电外送的主要通道。

  青海省发改委能源局局长郭顺宁表示,“电力天路”对积极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满足青海、甘肃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助推青海、西藏、甘肃三省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