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低碳城市 国资国企理应走在前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打造低碳城市 国资国企理应走在前列
2010年01月04日 13:36 来源:杭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今年的全会令我耳目一新,也感到责任重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刚闭幕,记者就第一时间专访了杭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许荣森。年年都参加市委全会的他告诉记者,这次王书记报告中提出建设“六位一体”低碳城市的构想,不仅丰富和扩大了低碳城市的内涵,而且勾画了一幅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以低碳生活为特征,建设低碳社会的蓝图,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勇于担当、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和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他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拯救地球家园,国有企业责无旁贷,也一定会勇于担当,率先垂范。

  低碳发展 国资国企责无旁贷

  当前,杭州已迈入了人均GDP从1万美元向2万美元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双重考验,将低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必将对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品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合国资监管部门的实际,我们认为,走低碳发展之路,首先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到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这次全会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就企业而言是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也必将成为全市国有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和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生动实践。

  其次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近来,欧美发达国家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产业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作为市属国有大企业大集团,要真正克服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与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进行同台竞技同行对标并赢得优势,必须依靠新的产业和新的技术,降本增效,提升产业层次,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第三是市属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昭示着我们,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遏制气候变暖,拯救我们的地球家园,国有企业责无旁贷,理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勇于担当,率先垂范。

  知行统一 十大举措确保率先垂范

  就如何贯彻落实市委七次全会精神,我们党委已经作了研究,2010年市国资委将以“四个突出、四个推动”为重点,落实十大举措,着力提高全市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上取得新突破,在推进低碳城市建设中争当知行统一的表率。

  一是突出“三性”要求,在“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推动依法履职上水平。二是突出改革重组,着力推动调整优化上水平。三是突出转型升级,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鼓励和倡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市属国有企业产业向结构向低碳化方向调整,实现国有经济的优化发展、规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是突出党建创新,着力推动和谐创业上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来说,2010年我们国资委将扎实推进以下十项工作:一是修订完善我市现行国资监管制度,完善按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的机制。二是开展对境外投资企业的产权管理和审计工作,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境外投资监管工作新模式。三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企业、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和具有区域优势的品牌企业。四是加大股份制改造和重组力度,推动优质资源和资产整体上市,促进企业新一轮跨越发展。五是把节能减排减碳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节能减排减碳的组织、检测、考核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设,鼓励企业创建“绿色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国有企业成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六是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全面加强监事会建设工作。七是创新企业经营者绩效管理,建立分类管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八是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管理体系,力求企业稳健经营。九是开展以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创新企业党建工作。开展节能减碳的全员行动,把低碳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动员国资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参与低碳城市建设,做知行统一的表率。十是以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岗位廉政教育、廉洁从业教育,营造了国资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杭州要打造低碳城市,我们国资国企理应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脚踏实地地去推进这一目标。”许荣森最后说。 (方秀文)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