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际买家囤碳套利 中国市场值得期待——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能源频道
    警惕国际买家囤碳套利 中国市场值得期待
2010年01月28日 08:45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议题——“碳减排”。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它变得炙手可热,也遭受了最多的质疑。

  1月27日,当中国人还在对“碳减排”进行“知识普及”的时候,英国气候变化项目办公室(CCPO)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带领英国贸易代表团带着“碳交易市场合作”的最新理念访问中国,上海是他们的第二站。

  哥本哈根令人失望

  “毋庸置疑,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所有人都失望而归。”英国气候变化办公室项目顾问汤姆·柏文思说,“世界需要将升温控制在每年2℃以内,但这种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足够的资金、技术、专业人才和机构。”

  汤姆·柏文思所在的办公室就是这样一种机构,帮助推广英国企业参与到京都议定书机制和更广泛的碳市场中;提供专业的建议给那些希望参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项目所在国家的气候变化项目的公司。

  有意思的是,英国是为数不多没有通过购买碳排放指标来实现减排目标的国家,而是采取最高立法形式的减排承诺——到2050年减少80%的排放量。汤姆·柏文思说:“我们希望通过现行的和计划中的政策达到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

  可是仅仅靠机构的“推波助澜”是远远不够的,“碳减排”需要寻找更多的“资本”。

  法国巴黎银行碳团队总监Jean-Christophe给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2010-2012年,发达国家需要提供3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碳减排”;截至2020年,发达国家每年需要提供1000亿美元。

  “这些资金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而言,只是‘杯水车薪’。”Jean-Christophe认为,政府、私营企业、跨国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刚刚成立的哥本哈根绿色气候基金也应该参与其中,同时,一些高水平专家组正在发掘和研究不同的“碳减排”资金来源。

  不过,全球金融危机还是让这个新兴的领域受到了不小冲击。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黎东分析指出,危机让方兴未艾的碳交易市场冷清不少,买家骤然减少,项目业主面临违约风险,资本投资更加谨慎,项目数量、投资额贷款额大幅下降。

  中国市场值得期待

  “轿车每行驶1000公里,需要种植20棵树进行‘碳中和’。请问在座各位,1年要种几棵树才能实现‘零排放’?”因为在香港有一个“碳减排”领域的课程,SGS公司能效节约和减排服务部技术总监WilliamLau没有来到现场。不过,他的女助手还是给出席会议的嘉宾出了个难题。

  在SGS公司看来,购买“碳排放”也许不是最佳的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途径,当然,植树造林的做法也不算高明,“更重要的还是提高‘碳减排’意识和节约能效”。与此同时,SGS公司提出,不能因为要解决温室效应而去制造新的矛盾和问题。

  数据显示,欧洲几个国家一年的碳减排量还不及中国一个省份碳排放的增加量。对此,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首席执行官林健有着自己的理解:“欧美国家一再对中国‘碳减排’指标施压,会迫使中国居民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有些人出生就只能骑自行车,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林健认为,“‘碳减排’必须建立在彼此理解的基础上,在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黎东所在的英国爱斯凯有限公司在中国有超过80个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包括垃圾废物处理、工业能效、煤层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在中国最大的煤层气发电CDM项目——陕西晋城寺河煤矿煤层气发电项目中,该公司是最大买家。

  “我们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在‘碳减排’领域的发展。”黎东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国际买家开始在中国市场囤积碳排放量,“一旦人民币升值,他们就将进行交易从中套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